兩天之後,董卓親率8萬大軍東進虎牢關,同行的將領包括:呂布、段煨、張濟、王通。
進入虎牢關之後,董卓招集諸將議事。期間,李儒正要向董卓獻策,王通搶先一步對董卓道:
“相國大人,守城之道,當寓攻於守。末將認為,可以派一員得力大將,率數千人馬背城立寨。
如此一來,當敵軍來攻時,城外的軍隊可以護佑城牆,而城頭上的軍隊,又可以用弓弩支援城下的軍隊。城上城下互為依托,渾然一體,就可以給予敵軍以多種角度和方位的打擊,不給敵軍靠近城牆的機會。
若敵軍敗退,城外的軍隊又可以不受限於城門的狹小,能夠快速出動,銜尾追殺敵軍。
這樣就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遊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
“此法甚好!”
董卓征戰多年,自然明白這樣做的好處。
而李儒則有些鬱悶地看著王通,心裡暗罵:這姓王的怎麼老是搶我的台詞!
心中暗暗發誓:“待我逮著機會,一定也要搶他的台詞!”
……
呂布的表現,則又不同。
在被董卓認做義子之後,呂布一直跟在董卓身邊,從未領兵出征,也因此而寸功未立。
如今見到董卓讚同了王通的建議,便趕忙上前請戰道:“義父大人,孩兒願率本部人馬出城立營。”
“可!”
董卓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我兒奉先神勇,正是出城立寨的最佳人選。”
王通見狀,也上前請戰道:“末將也願率本部人馬出城,擔任呂將軍的副將。”
“不妥!”
董卓搖了搖頭道:“你現在麾下不足4000人,卻有3000人是新招之兵,出城立營,徒增傷亡。”
這怎麼行?
王通自然不依,因為出不了城就不能去摸那些高級彆的屍體。
趕緊又道:“末將隻帶1000老兵,出城相助呂將軍。”
備注:呂布現在還沒封“溫侯”,還隻是中郎將。要到長安誅董之後,劉協才封呂布為溫侯。)
董卓還是不同意。
搖了搖頭,對王通道:“依城立營之軍,兵力不宜太多,隻需3000人足矣。我兒呂布麾下軍兵,尚需留7000在城內。何須你再帶1000人相助?”
這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虎牢關隻是山峰之間的一座關隘,隻有一麵朝向敵軍,若是出關背城立營,自然是容不下太多的人馬,否則也就失去了與關城“互為依托”的意義,而變成了列陣決戰。
不過,王通依舊不肯放棄,又趕緊說道:“那末將就隻帶200名親兵!”
董卓覺得有些奇怪,肥碩的手指敲擊著青銅酒樽,渾濁的眼珠在王通與呂布之間來回逡巡。這個曾單騎衝陣的西涼猛虎,此刻卻像隻審視獵物的老狼。
過了片刻,才皺了皺眉道:“穿之,你……為何如此執著?!”
王通聞言,撲通一聲拜倒在地。
語帶哽咽地對董卓道:
“啟稟相國大人,上次末將隻奪回了恩師的首級,恩師的軀體至今仍在關東群賊手中。
末將此次隨呂將軍出城,便是想跟在神勇無敵的呂將軍身後,去撿上幾具敵軍大將的屍體。
再用敵軍大將的屍體,換回恩師的軀體,使恩師的首級能與軀體放在一起安葬!”
這一番話,對董卓觸動很大。
華雄之前的官職,是西涼軍都督。
在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中,華雄的職位最高,是董卓手下第一大將,與董卓有著過命的交情。
如今見王通為了要回華雄的遺體而苦苦哀求出戰,就算是鐵石心腸,也還是動了惻隱之心。
遂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
“你如此重情重義,可為世人表率。隻是,出城之後,要善自保重,不可自蹈險地,凡事聽從我兒奉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