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最終還是選擇先搶救塢堡中的物資。這也不僅是因為王通很重視這些物資,而是將士們實在太累了。
從長安出發後,一人雙馬跑了一天一夜到達美陽,途中隻休息了兩個時辰。到了美陽之後,僅休息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又出發。之後又與樊稠打了一仗,打完之後又狂奔二十多裡來到郿塢。
如此高強度的行軍和作戰,就算是鐵打的人也受不了。將士們實際上都已經累到了極限,已經是強弩之末。
所以,適當的休整也是必須的。
……
堡門是開著的,王通的軍隊很順利地便進入了塢堡之內。
堡內已無人防守。
就連負責放火的西涼軍,在見到兵臨城下後,也儘皆逃之夭夭。
救火並不需要那麼多人。
人多了反而添亂。
所以,入堡之後,王通便下令華鋒帶著大部分人就地休整,再令高順率500人去救財寶。而王通自己,則親率500人去救糧草
因為,糧草才是王通最重視的東西。
情況還不算太糟。
由於王通來得很快,那些負責放火的西涼軍見到王通的軍隊已經離塢堡很近了,因為急著出堡逃命,並沒有完成他們的放火任務。
屯糧之處,已經著火燃燒的糧庫有30多間,還有大約120多間糧庫沒有著火,但若不及時采取措施,仍有被大火吞噬的風險。
已經著火的糧庫是沒法救的,
能救的隻有那些還沒著火的糧庫。王通帶著500多名親兵,將靠近那些火源的房子全部推倒,再將裡麵的糧食搬到離火源稍遠一些,使中間形成一段沒有可燃物的隔離帶。
折騰了半個多時辰。
終於使火勢不再蔓延。
大概估算了一下救下的糧草,估計在300萬石以上。
備注,東漢時期的一石相當於後世的60斤左右。)
……
附錄圖片:古代糧庫。)
……
救完了糧草後,王通才向財寶存放區走去。
郿塢的財寶區,是與主宮室連在一起的。由於這個塢堡特彆大……長達四裡,寬達三裡。
堡內建築物很多,西涼軍放火的士兵,隻是放火點燃了主宮室的前殿,就匆忙逃命去了。
此後,大火漫延至後殿,將後殿的房子也燒毀了幾棟。
高順帶著500多人,推倒了幾扇牆,清空出了一條隔離帶,成功地保住了大部分存放財寶的房子。
除此之外,那些黃金、黃銅、白銀之類的,並不會被大火融化,因此,就算是已經著火的建築,在大火熄滅之後,也還是可以清理一部分出來。而那些絲綢、玉器、絹帛,一旦著火,便無法保全。
……
此時,救火的隊員們都非常疲憊,王通讓大家先去休息,自己則在高順的陪同下,走進了其中的一個錢庫。
錢庫裡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箱子。
隨有打開一個,裡麵裝得滿滿的,全是金光閃閃的黃金金塊。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一箱黃金。)
……
再打開一個,裡麵裝的是珍珠。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一箱珍珠。)
……
再打開一箱,又是金塊。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一箱黃金。)
……
除了糧和財寶之外。
還有精製皮甲五千多副,弓箭兩千多張,強弩八百多張,各種刀槍劍戟等武器一萬多件,箭矢六萬多支。
備注:有人說有幾萬套精甲,那是不可能的。董卓那麼多軍隊,不會將幾萬套甲胄藏起來不用。)
這些都是董卓存儲在這裡的好東西,是計劃等到他做了皇帝之後,用來裝備他得禁軍羽林衛的。
現在全都成了王通的囊中之物。
……
最後,又在董卓所住的宮室裡,找到了不少好東西。
其一,強弓。
在董卓的宮室裡掛著好幾把強弓。
其中最粗大的一張強弓,左邊弓脊上寫著“裂日”兩個字,右邊弓脊上寫著“五石”。
這是董卓年輕時用的弓!
董卓老了之後,就將它收藏在郿塢之中。今日剛好成了王通的戰利品。
王通記得,演義記載中,呂布在轅門射戟時,用的是四石弓。而董卓這張弓,竟然是五石,比呂布的弓還多一石。
這是否意味著董卓年輕時候比呂布更厲害?這個很難說,但是,在箭術方麵,曆史有記載董卓能左右開弓,而沒有這樣記載呂布。
不過,王通最後還是覺得……這種五石弓應該隻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使用,並不適用於平時的戰場。
而在整體實力上,年輕時的董卓應該不如呂布。
這個暫且不管它。
總之,王通現在有了兩張強弓,一張是繳獲草原射雕手烏師盧渠的四石弓“奪魄”,一張是得自郿塢的五石弓“裂日”。
王通試了一下。
自己現在可以拉開“裂日”,但還是比較吃力。一口氣射三五箭應該沒問題,但是,若是多射幾箭,則會後繼乏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一般戰場上,還是用四石弓“奪魄”就可以了。
那把“裂日”弓。
則暫時收藏著,以備後用,因為將來,自己肯定會比呂布還要更勝一籌。
除了“裂日”強弓之外,還有一張四石弓和一張三石弓。這些弓也都是董卓用過的好弓。估計在一般的戰場上,董卓是用四石或三石弓,而特殊情況下,則用五石弓。
其二,寶刀和寶劍。
在董卓的居室裡,還發現了兩把寶刀。
其中一把,是七星寶刀。
七星寶刀原為司徒王允所有,後來,曹操借來刺殺董卓未果,最終獻給了董卓,之後就成為董卓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