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徐晃來到陰館城下時,張合的人馬已經嚴陣以待。
仗著人多,張合列的是一個前傾的鶴翼陣。
這種鶴翼陣,在“鶴”的“翅膀”——兩翼處放上騎兵,兩翼前傾,隱隱對前方敵軍呈包夾之勢。
正中間的前軍,也就是“鶴喙”的地方,也用的是騎兵。而中軍和後軍,也就是“鶴身”和鶴尾的地方,用的則是步兵。
其陣形有點類似於雁行陣,但又並非雁行陣。兩者之間的區彆在於雁行陣通常是以步兵為主,而鶴翼陣則至少要用到三支騎兵,騎兵的人數至少要達到總人數的一半。
因此,與雁行陣相比,鶴翼陣更具進攻性。
……
徐晃勒住戰馬,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張合所列之陣,見其陣形相當嚴整,忍不住點了點頭道:“河北名將,果然名不虛傳。”
但隨即又高聲下令道:“眾位將士,彆管他什麼陣形,咱們直搗中軍即可。鋒矢陣,隨本將衝陣!”
說罷,便一馬當先,直向中軍衝去。
徐晃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這一次,徐晃率領的是身經百戰的西涼精兵,不論是戰馬還是士卒的素質,都要強過剛剛組建不久的袁軍騎兵。
因此,按徐晃判斷,隻要打敗了張合放在“鶴喙”上的1000騎兵,就可以直插中軍,並進而將敵陣從中間鑿穿。當然,這樣做的風險也是有的。
因為,如果敵軍在“鶴翅膀”上的兩支騎兵向內包抄,徐晃的軍隊就會被包圍。
那麼,徐晃唯一取勝的機會,就在一個“快”字上。即:用足夠快的速度擊潰敵軍的“鶴喙”,然後,在敵軍的左右兩翼尚未完成包抄之前,衝進敵軍的步兵陣中,這一戰就算是勝了。
否則,就是失敗。
袁軍一方的張合,也絕非善類。一見徐晃孤注一擲直衝中軍,馬上就明白了徐晃的戰術意圖,趕緊讓人吹起號角,下令兩翼騎兵向中間包抄。
與此同時,又下令前軍拚死阻敵,中軍的前部也列下長矛陣待敵。這種應對,兼顧了步騎協問,可圈可點,果決而狠厲。
……
再說徐晃這邊,兩千西涼騎兵全速衝鋒,勢如雷霆萬鈞!很快,就與“鶴喙”上崔祺的騎兵撞在了一起。
徐晃大斧揮舞,如入無人之境。
所遇之敵皆被連人帶馬砍翻,殺得渾身浴血,如同魔神。袁軍見之,儘皆勒馬躲避。如此一來,也使得袁軍出現了小範圍內的混亂。
崔祺見徐晃無人可敵,便親自躍馬挺槍來戰徐晃。兩馬相交,錯身而過。
徐晃一斧橫掃。
將崔祺砍成兩段!
其上半身已經飛落地上,下半身還在縱馬馳騁。
崔祺戰死,餘眾儘皆膽寒,其麾下之軍頓時亂成一片,陷入了崩潰狀態。很多袁軍騎兵勒轉馬頭逃命,直接將張合布置好了的長矛陣給衝亂了。
徐晃率軍緊隨袁軍潰兵之後,大砍大殺,輕易將張合的中軍鑿從中間鑿穿,剖成兩半。
袁軍步兵大亂。
此時,呂威璜與蕭昕率兩翼騎兵也跟了上來。不過,徐晃卻讓人一邊衝殺,一邊往地上扔瓦罐。
那瓦罐裡裝的全是“特種火油”……汽油。
呂威璜等人不明所以,一頭衝了上來。徐晃一方斷後的韋衛見狀,趕緊讓人拋出數十根火把。
“轟轟轟”,潑在地上的汽油熊熊燃燒起來,燒成一片火海!
戰馬怕火,被大火一燒,頓時就發起狂來。
發狂的戰馬到處亂蹦亂跳,四處衝撞,很多馬上的騎卒被顛下馬來,或被燒死,或被無數馬蹄踏成肉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