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三月,春將儘,寒未消。
太行山深處的春夜,寂靜得能聽見露水凝結的聲音。
月光被茂密的樹冠篩成碎銀,斑駁地灑在積滿腐葉的地麵上。山霧從穀底緩緩升起,纏繞在古鬆虯曲的枝乾間,那些樹皮皸裂的溝壑裡,還殘留著去年冬天的雪痕。
偶爾有夜鴞的啼叫刺破黑暗,聲波撞在,土門關對麵的崖壁上,驚起幾片新生的嫩葉。
土門關,這座在太行山中屹立千年的險關。如一把堅實的銅鎖一般,斜插在太行山的井陘之上。
子夜時分,月色幢幢中。
忽有數名黑衣人的如狸貓般悄悄移動著,很快就靠近了高大的關牆。
在關牆底部停了片刻。
感覺到周圍沒有任何動靜,才開始擺弄手中的竹杆。竹杆如兒臂般粗細,並不是很長,每一根都隻有大約一人高,不過,卻有很多根。
竹杆的兩頭都有卡扣,將卡扣扣好,再綁上幾圈繩子,竹杆的長度就在一段一段的變長。
最上麵一段有個鉤子。
隨著竹杆變得越來越長,鉤子的頂端終於伸到了城垛之上,輕輕一拉,便悄無聲息地鉤著了城垛。
這就是撓鉤。
通常,飛賊用的是飛爪百練繩。但是,偷爬城牆你得用撓鉤。因為城頭上有守軍,有遊哨,還有明哨和暗哨。飛爪碰擊牆垛的聲音,很可能會引起城上的守軍的注意。
而撓鉤這悄無聲息的伸展和掛扣,就要安靜很多,在這種光線不好的夜晚,就算是將撓飼掛到了守軍的身邊,守軍也注意不到。
關牆下的這些黑衣人,
便是王通手下的虎賁營將士。不過,帶隊之人卻不是王越,而是一位名叫白雀的人。
白雀原本是黑山黃巾頭目之一。
與張燕、楊鳳合稱為“太行三鳥”。
在太行山黃巾軍中,有一種說法是:大鳥白雀,中鳥張燕,小鳥楊鳳。
而之所以這樣排名,則是因為白雀這人,在參加黃巾之前,曾經是聞名中原的采花大盜。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做為采花賊,自然是有些特長的,而且,還必須掌握兩項技能:
其一,善於采花。
其二,飛簷走壁。
在太行山黃巾歸附王通之後,白雀因善於飛簷走壁而被王通看中,將之調入虎賁營中,與史阿一起擔任王越的副將。
這一次,王通攻打常山,第一個要麵對的就是建在山穀深澗旁的土門關。為了減少將士們的傷亡,便決定采用夜襲。
夜襲的先驅小隊,就交給了白雀統領。
……
附錄圖片:采花大盜…白雀。)
……
撓鉤鉤好了城垛之後,最先開始攀爬的便是白雀。
白雀身輕似雀。
攀爬這種城牆對他來說沒任何難度。手上抓著撓杆,才幾息的功夫,“噌噌噌”便攀到了頂上。
伸出一隻手攀住城垛,將頭伸上去左右觀看。左邊大約二十米處有兩名守軍的值哨。那兩名值哨坐在地上,背靠著城垛正在打盹。
白雀手掌稍一用力,如泥鰍似地翻過城垛,沒有弄出一點聲響。幾個閃身輕縱,便來到了那兩名值哨身邊。
手中鋒利的短匕輕劃幾下。
兩人的咽喉儘被割斷,為了防止兩人臨死前發出聲響,白雀還將兩人的身體死死壓在身下,直到兩人的手腳停止了動作,雙腿都已經蹬直了,這才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