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李宏順手拿起電話,漫不經心地問:“喂,我是李宏,你是哪位?”
另一邊,衛總司令一臉輕鬆,語氣幽幽地調侃道:“你好啊,李主任,我是衛俊如,聽你這語氣,架子不小啊!”
李宏刷的一下端正坐好,態度恭敬地說:“總司令您好,瞧您這話說得,我那裡有什麼架子,這是最近事情多,忙得我焦頭爛額,說話才有些怠慢,您可千萬彆生氣。”
“哈哈哈,李宏,我在你眼裡就是這麼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人?”
“怎麼會呢?這天底下誰人不知總司令您那是出了名的胸懷大度,宰相肚裡能撐船!”
“行了,你也彆給我油嘴滑舌,打電話是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省政府那邊同意了你遷移災民的請求,不過這其中花費可不小。”
“我懂,總司令放心,這期間的所有花費我全包了,糧食、運費我來出,您那邊隻需要將災民送到佳縣黃河渡口,我這邊會安排人妥善接待。
另外,總司令,您知道我和晉綏軍的矛盾,這期間災民的安全就靠您了,畢竟現在是一致抗日,我不願對晉綏軍出手。”
“我明白了,這中間的關係我來打通,你必須確保災民沿途的後勤保障,不能釀成人為災禍。”
“總司令放心,這件事我親自督辦,保證不出問題。”
掛斷電話後,李宏美滋滋的笑了起來:“總司令給力啊,這下不僅解決了開發綏遠人口不足的問題,兵員問題也解決了。”
河南,中牟縣。
由於花園口決堤,這裡被黃河水淹沒,加之今年夏季黃河再發洪澇,此刻城裡城外一片蕭條,各條交通要道上災民成千上萬的向西逃命。
突然,從西麵開來兩輛卡車,從卡車上下來一名少尉軍官,站在路邊的一個大石頭上,拿著喇叭對著災民喊話。
“所有災民聽好了,省政府有令,現在晉西北李長官急需大量人口,如果有願意去晉西北的,到我這裡報名,拿上批條去前麵的兵站集合。
另外,為了你們不被餓死,省政府特意拿出糧食來煮粥,一人一碗,報完名,喝完粥就跟著我們的人去兵站。”
災民們早就餓的兩眼空洞,有氣無力,如今聽到有粥,個個眼神直冒綠光,齊齊湧了過來。
“長官,我報名,我願意去晉西北。”
“還有我,長官,我也去。”
“算我一個。”
“媽的,到哪不是活,總比餓死強,我也去。”
……
災民們聽到報名可以喝粥,當下什麼也不管,眨眼間就將少尉這裡圍得水泄不通。
少尉當即命令士兵搬下糧食,就地架起鍋開始熬粥。
災民們看到糧食,一個個激動地不行,瘋狂擁擠過來,甚至有膽大的想要搶奪糧食,場麵頓時混亂起來。
少尉軍官當即拔槍,砰的一聲對天開槍,瞬間震懾住了試圖搶奪糧食的災民。
“所有人聽好了,現在給我老老實實排隊,誰要是再敢擾亂秩序,搶奪糧食,格殺勿論。”
同樣的一幕在各個受災區上演著,儘管軍隊的人粗暴不已,煮的粥裡甚至夾雜著麩糠、石子,但災民們總歸是把命保住了,暫時不用餓死,因此很少發生騷亂。
省政府的官員們也都大大鬆了一口氣,這麼多的災民他們根本就賑濟不過來,如今有人願意接納,他們求之不得。因此,這些官員不僅對災民大開綠燈,甚至沿途還調撥了一小部分糧食,以求讓災民早早離開自己轄區。
戰區司令部裡,衛總司令對手下貪墨糧食的情況進行了嚴厲斥責,並以武器裝備補充進行利誘,以求這些人少貪墨一些,能讓災民吃的更好一些。
李宏在得知情況後,直接放話出來,這一次哪個部隊對災民最好,他將直接贈送對方1000支步槍、50挺歪把子、4門九二式步兵炮以及20萬發子彈和3個基數九二步炮炮彈。
一戰區各部隊聽後,各軍長官當即下達嚴令,善待災民,禁止貪墨救災糧。一時間,災民餓死的情況大大減少,從河南到關中的路上,一隊隊災民向西前行。
河曲,晉察綏行營。
辦公室裡,李宏十分嚴肅地對李渝說:“李兄,這些災民的情況我已經給你介紹完了,他們眼下正往我晉西北趕來。我要求你立刻調集500噸糧食運往關中,走鐵路運到河南。
此外,在興縣、佳縣黃河渡口設立災民安置點,必須保證災民安全抵達興縣。”
李渝眉頭緊鎖,說:“賢弟,不瞞你說,我們這裡也不是產糧區,這次的糧食消耗絕對是天文數字,我們自己的糧食儲備恐怕未必夠。
我建議立刻派人去其他地方買糧,最好是關中,以備不時之需。”
李宏同意了他的建議,說:“放心吧,買糧的事交給我,你就一個任務,安置好災民,做好將災民遷移到綏遠的準備。另外,綏遠地區頂多兩個月天氣就轉冷,提前做好防寒準備,我不允許有人凍死。”
李渝站直身體,拍著胸脯說:“放心吧,我保證不會讓一個災民出現意外。”
這場災民大遷徙持續了接近兩個月,前後從中原地區遷移到晉西北的災民足足有50多萬人,極大的緩解了李宏人口不足的困境。
對於災民的安置,李宏同樣親力親為,親自督辦,更是調集軍隊沿途護送,保障災民安全。
災民抵達綏遠後,李宏更是一麵發放救濟糧,一麵組織災民開墾荒地,進入工廠、礦區工作,一麵大型基建,組織災民自力更生,建設了大量保障房,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
從9月到11月,李宏先後將40多萬災民遷移到包頭、歸綏等地,為綏遠大開發提供了足夠的人力資源。
當然,在此期間,儘管李宏安排足夠詳細,做了很多保障措施,但是依舊有近三萬災民在沿途中因為疾病、勞累等種種原因去世。
李宏對此也無可奈何,他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老天爺不讓活,他也無法逆天改命。
不過因為此事,使得李宏在中原地區深得人心,以至於在後麵中原大災荒時,很多人都往李宏的地盤跑,為李宏收複東北提供了充足的兵員和人力後勤保障。
喜歡抗戰之烽煙萬裡請大家收藏:()抗戰之烽煙萬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