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部的2000戰馬,基本都是56歲左右的青年戰馬,經過閹割馴服,基本直接可以裝備騎兵部隊。
2000戰馬,儘數調撥給張遼麾下驍騎營。
此外,黑羊部被俘虜者也有一萬餘人,除了羯族青壯之外,還有不少奴隸、工匠。
這些人嚴洛分彆安置在臨川、荊縣、林縣和柳林城。
身份依然是奴隸,由他們在秦國修築道路、臨川城以及嚴洛早就籌劃建設的林場、磚窯、炭窯。
以後表現好的,才會有機會轉為秦國庶民。
一萬多幾乎全部都是青壯的勞動力,這能讓很多建設工作效率提升。
同時因為嶽飛的關係,繁縣那邊也陸陸續續有百姓攜家帶口,逃入秦國境內。
畢竟相比較起嚴國的田地賦稅,秦國這邊實在是太具誘惑性了。
春耕在即,很多繁縣活不下去的百姓,都想著來秦國碰碰運氣。
3月底,在柳林城北麵三十餘裡,萬仞群山腳下,一座座磚窯、炭窯已經建好。
此地原本是荒無人煙之地,群山阻隔,將晏國和嚴國隔開。
但這裡充斥著大量林木、優質的泥土,且山腳周圍,也存在著不少空曠的平地和丘陵。
未來完全可以在這裡建造一座城池,開墾荒地。
當然,現在麼,主要還是以林場、磚窯和炭窯為主。
此地往南是柳林城,往東就是林縣、荊縣。
這段時間大量奴隸、民夫來回運送物資,都已經將彼此之間踏出一條夯實的土路。
而關內第一條道路,就是從柳林城通往這被嚴洛命名為山南寨的地方。
以人、車憑空踩出來的道路為基礎,奴隸們要先清除沿途的雜草、樹木、石塊。
然後平整路麵,一般由四名壯漢抬著巨大木杵、石杵上下敲擊。
當然,嚴洛設計的官道,至少要能並行通過三輛牛車。
因此四人一組的平路工匠密密麻麻,沿著已經清理過的路麵,不斷夯實。
另外,在道路兩旁,還要挖掘排水溝渠,保證路麵占據高位,不至於在下雨天產生積水窪地。
未來還能根據這些溝渠修建蓄水池、沿途開荒種地。
而臨川城留下的奴隸數量最多,負責開采石塊、挖掘泥土,同樣在外城區域也會開設林場、磚窯以及炭窯。
因為嚴洛要此地儘快修建好外城,因此磚窯最早燒出大磚。
此地多黑色粘土,燒製出來的大青磚堅固厚重,非常適合修築城牆。
而開采出來的石塊,則會製成石板、石子,用以鋪設城內道路或者山上的烽燧堡。
黑羊部的奴隸們,在這十幾年時間內,也經曆了和當初飛鷹部類似的心路曆程。
淪為奴隸,是草原部落戰敗者必須承受的命運。
隻不過即便是奴隸的夥食,秦國給的也實在優厚。
除了有幾個蠢貨不長眼想要逃跑被割下首級,其餘認真乾活的,都能吃個七八分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