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殿試之後,嚴洛仔細思慮了一番,還是決定讓殷勝隻作為第四名傳臚。
倒不是對殷勝的能力有意見,而是嚴洛認為,殷勝本身已經是正八品官員。
科舉製度,針對的應該是沒有考取功名學子,為國家選拔新鮮的人才。
雖然殷勝整個科舉過程全憑自己本事,但一個當官的和白身一起上考場,總歸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嚴洛在此次科舉之後,也特地注明了今後科舉學子身份的純潔性。
第一名狀元許清,原召國庶民出身,雜家學子,在水利一道上頗有見地,嚴洛準備將其派往李冰麾下任職。
第二名榜眼步安國,原嚴國上大夫步暘族人,喜好工匠之術,鑽研格物、算術,嚴洛準備讓他在工部任職。
第三名探花李子暇,原衛國庶民出身,儒家學子,年紀輕輕便遊曆天下,有一手不俗的劍術,文采飛揚,且相貌英俊。
嚴洛準備讓他在吏部諸葛亮麾下任職。
第四名的殷勝,則入戶部任職。
其餘進士,皆暫時作為各部編修,學習國策,提升能力。
前三名,嚴洛特彆賜其跨馬遊街,宣揚榮耀,並賞賜袍服玉帶。
許清直接封為正六品豐州治水少監,在李冰麾下聽命。
步安國則封為從六品工部員外郎,專門負責匠作營造事務。
李子暇則封為從六品吏部員外郎,輔助諸葛亮。
殷勝則任命為正七品戶部核準司司務郎,組建審核部門,對戶部監督審查。
當然,新人考試上位,嚴洛自然也要提拔舊人。
孔丘,原正六品學部員外郎,代學部尚書,一直以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因此擢升為正四品學部左侍郎,繼續代學部尚書。
賈思勰,原正六品農部員外郎,代農部尚書,擢升為正四品農部左侍郎,繼續代農部尚書。
桑弘羊,原正六品商部員外郎,擢升為正四品商部左侍郎,代商部尚書。
宋慈,原正八品大理寺評事,擢升為從五品大理寺正,代大理寺卿。
霍峻,原乾州鎮胡城從六品振威校尉,縣士,鎮守關隘、協調往來軍政後勤事務有大功,擢升為從五品靖邊將軍,晉新爵為正六品荊縣縣男,虛授食邑五百戶。
霍商,原乾州柳林郡正四品郡守,邑卿,治理地方有功,晉新爵為正五品林縣縣子,虛授食邑千戶。
墨砦,原乾州柳林郡從六品忠武校尉,縣士,駐守地方,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晉新爵為正六品繁縣縣男,虛授食邑五百戶。
徐晃,原乾州囚胡關從八品禦武校尉,鎮守關隘、協調往來軍政後勤事務有功,升為正八品保義校尉。
關羽,原乾州瀚陽城從五品遊騎將軍、瀚陽司馬、縣士,駐守地方,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升為正五品懷化將軍,晉新爵為正五品成縣縣子,虛授食邑千戶。
周倉,原乾州瀚陽城正七品致果校尉,鄉士,協助關羽有功,升為從六品懷化司階,晉新爵為正六品楊縣縣男,虛授食邑五百戶。
李冰,原豐州從五品長史,代州牧,正五品朱縣縣子,治水有功,豐州政務清明,擢升為正三品豐州牧!
子產,原豐州從六品通判,代豐州刺史,任職期間政務清明,擢升為從五品豐州長史,繼續擔任代豐州刺史。
周亞夫,正四品壯武將軍、中憲大夫,正四品朱縣縣伯,正四品豐州防禦使,駐守豐州,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升防禦使職為從三品豐州都督。
黃蓋,原豐州碧波城正八品宣節校尉,駐守當地,肅清治安,訓練水軍,督造戰船有功,擢升為正七品致果校尉。
簡無疚,原豐州葦河城正八品保義校尉,駐守當地,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升為從七品翊麾校尉。注:鄭國上大夫簡義之子。)
丁奉,原豐州邢城正五品寧遠將軍,正六品開縣縣男,駐守當地,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晉新爵為正五品開縣縣子,虛授食邑千戶。
包拯,原晏州正三品州牧,正議大夫、正五品奉明縣子,治理地方有功,晉爵為正四品奉明縣伯,虛授食邑兩千戶。
展昭,原禦前正七品帶刀侍衛,護衛包拯、協助處理政務有功,晉升為禦前正六品帶刀護衛。
蔣琬,原晏州從八品承務郎、代晏州刺史,治理地方有功,擢升為從六品晏州通判,繼續擔任代晏州刺史。
姚符,原晏州從六品忠顯校尉,代晏州防禦使,駐守晏州,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升為正六品昭武校尉,繼續擔任代晏州防禦使。注:蔡國降將,曾主動協助甘寧攻取碧波城)
蒙恬,原晏州獨龍關從八品禦侮校尉,督造關外大橋、棱堡,打通補給通道有功,擢升為正七品致果校尉。
管仲,原平州正四品平丘郡守,代平州牧,縣士,治理地方功勳卓著,擢升為正三品平州牧,晉新爵正五品陳棧縣子,虛授食邑千戶。
觸羽,原平州正六品承德郎、代平州刺史,治理地方有功,擢升為正五品治中從事,繼續擔任代平州刺史。注:衛國降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存孝,從四品宣武將軍,正四品柘縣縣伯,正四品平州防禦使,駐守平州,肅清治安,訓練士卒有功,升為正四品壯武將軍。
長孫無忌,原從六品通判,縣士,代壽州州牧,治理地方功勳卓著,擢升為從五品壽州長史,晉新爵正六品古藺縣子,虛授食邑五百戶,繼續擔任代壽州牧。
張居正,原從八品承務郎,代壽州刺史,治理地方有功,擢升為從六品壽州通判,繼續擔任代壽州刺史。
王堅,原從八品保義校尉,代壽州防禦使,訓練士卒、肅清地方有功,擢升為正七品致果校尉,繼續擔任代壽州防禦使。
張騫,原禹州從八品承務郎,招降北漠各部、治理地方有功,擢升為從六品禹州通判,擔任代禹州刺史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