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嚴洛決定暫停征戰,與民休息的政策,他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
比如有諸侯國見秦國不開戰了,會不會以為山中無老虎,猴子就能稱大王。
又比如南方諸侯們,有可能會有人趁機攻掠四方,一統南國。
不過嚴洛還真沒想到,會有諸侯國主動稱臣降伏!
董國當年因為董照之死,再加上大虞天子,和涼、齊二國共同討伐衛國,因此裂土立國。
其疆域包含六郡十四縣之地。
雖然無法和如今的秦國相提並論,但在列國之中,也不是什麼小國弱國。
畢竟眼下封國,也才僅僅有兩郡之地,加上一座關隘而已。
“董兄何出此言?秦國以往討伐他國,或滅其社稷,皆事出有因,出師有名。
董國本身和秦國一直交好,未曾有過背棄盟約之行。
孤也並未幸存吞並之意啊!”
嚴洛這番話半真半假,不過對於董國,他暫時還真沒有生出吞並的心思。
畢竟對方這麼聽話,而且還是溝通中土南北的緩衝地帶,沒必要急吼吼的現在拿下。
董璋卻正色道:
“大王之心,臣自然明白!
但舉國歸順之意,乃是臣的心意。
董氏本為衛國封臣,忠心耿耿,卻慘遭猜忌,當初背棄衛國,也純屬無奈之舉。
如今天下大勢明了,秦國恩威並施,百姓歸心,勢不可擋!
董璋此舉,一是為董氏證明,告訴曾經衛國上下,董氏本為忠臣,乃是被當年衛王逼反!
二是順應大勢,讓境內百姓也能歸入秦國,受大王之德政恩惠沐浴!
此心懇切,還望大王不要推辭!”
一旁諸葛亮連忙出列道:
“董君深明大義,舉國歸順,足見其大公無私!
大王,臣奏請要重重封賞,並優待董氏一族!”
諸葛亮的話,讓嚴洛也明白過來。
秦國一直以來對於各地卿族勢力都十分嚴苛,目前為止,大部分諸侯卿族,都會受到審判清算。
董璋此人,並非野心勃勃之輩,而且為人聰慧,已經看出嚴洛吞並天下之誌。
如果他眷戀君位,以董國所處的疆域位置,以及國力,等到秦國國力積蓄之後,必定首當其衝。
到時候董國被滅,不僅僅是董國卿族,包括董氏在內,也必定會被清算,然後均田給庶民百姓。
所以董璋和麾下臣子們仔細商議一番,才會做出現在這個決定,
主動歸順之下,若秦國不優厚善待,那今後天下誰人還敢降伏秦國?
董璋的要求也很簡單,隻不過保證董氏一門富貴罷了,等於完全放棄了如今董國各郡縣的控製權。
如此退步,以秦王嚴洛的心胸,又怎麼可能還斤斤計較,不依不饒呢?
“也罷,董璋舉國歸順,實乃天大喜事!
此事也足見董璋一片公心,孤便封你為大秦正二品太子少師、正二品順昌郡公,虛授食邑萬戶!
賜董氏一族大宅府邸一座,工部以正二品開國郡公規格督造。
另外,允許順昌郡公遞交麾下文武名錄,凡推進此次歸順者,按照官職登記,賜予爵位。
另外,賜董氏大秦丹書鐵券三冊,擁有此冊者,其族人除謀逆大罪之外,一應死罪皆可免死!”
這話一出,董璋頓時麵露喜色。
雖然太子少師、順昌郡公這都隻能算是榮譽職位和爵位,但品級卻非常高。
要知道秦國諸位文武之中,如今也隻有戰功赫赫的孫武有正二品太子少傅、正二品山陽郡公、正二品輔國大將軍的頭銜和爵位而已。
其餘臣子,無一人能達到正二品的級彆。
“臣董璋,多謝大王恩賜,董氏滿門,今後便是秦國子民,世世代代,忠誠於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