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岩之師?”
齊王齊昊有些狐疑的看了一眼帛書,卻並沒有接過:
“你展開為孤念一念,上麵說了什麼。”
當初列國諸侯組建十四國聯軍,正是於岩一手策劃。
此人一度還成為十四國相,隻是被秦人以反間計,讓列國諸侯對其失去信任。
但即便如此,每每想到於岩,齊昊還是有些遺憾。
當初若不是前任齊君大意被彭氏兄弟追擊,於岩坐鎮齊國前線之時,衛國都不會有機會能贏。
十四國聯軍之時,如果於岩是主帥,聯軍也不會那麼輕易便被秦人半渡而擊,轉而大敗虧輸。
於岩之後戰死瀚陽郡內,聯軍之中幡然醒悟的人才明白,當初正是自己葬送了這大好局麵。
不誇張的說,當年於岩差一點就能圍攻嚴城,令秦國大亂。
那此時的天下大勢,也不會呈現一邊倒的頹勢,殘餘的列國諸侯,隻能苟延殘喘,又或者乾脆獻國歸順。
“大王,上麵說,他自號洞中老人,於岩乃是自己三大弟子之一,若想齊國壯大,甚至反攻秦國,就請大王親自驅車前往天舟島中部的白鷹山下相見!”
等內侍將上麵的內容念完,齊昊不由嗤笑搖頭。
這估計是什麼騙子,見齊國如今困局,因此借於岩名號,想要謀取榮華富貴。
不過齊昊下意識的的將那張帛書拿過來,上麵古拙大氣的篆體,加上末尾有些眼熟的花字,卻讓他微微一怔。
於岩當初在齊國之時,所有手簽批注的文書,大多末尾處都會有類似的字體。
看起來像是古老的花鳥篆,不過卻頗有個人風格。
齊昊隨之微微皺眉,若這是騙子,那其手段堪稱通天了,畢竟於岩當年經手親自批注的文書,大部分都涉及軍國大事,是機密中的機密。
“這帛書,是什麼人遞交過來的?”
齊昊不動聲色的收起帛書,開口詢問那內侍。
“啟稟大王,送來帛書之人,大約十五六歲年紀,身穿儒衫,不過腰懸三尺佩劍,步履矯健,氣度不俗。
小人詢問其名號,他自稱乃是洞中老人關門弟子,大王隻要前往白鷹山,便可相見。”
齊昊點點頭:“也罷,你著人去準備車駕,孤倒要見識見識,什麼人敢如此大膽!”
天舟島中部高山林立,因此齊國在島上的四座城邑,都分布在沿岸附近。
當然,島上還存在著一些土民,茹毛飲血,甚至還在使用石刀石矛。
這所謂的洞中老人,敢居住在這種地方,最起碼有些武力,否則恐怕早就被這群土民捉去烤了吃了。
所謂白鷹山,就在望西城附近,山峰高聳,頂部白雪皚皚,遠看仿佛一隻白頭鷹,故而得名。
齊昊日夜兼程,又帶著五百甲士抵達山下之時,卻見一條還算寬闊的道路不知道何時開辟。
一名容貌普通,但氣質不俗,大約三十多歲的方臉男子身穿粗麻衣衫,不苟言笑的站在路口。
而在這男子身後,居然還有八名頭戴鮮豔羽毛冠、身披獸皮,手持石矛的土民。
這些土民傲然站在道路兩旁,竟似在站崗一般!
齊昊看到這一幕,也不由有些驚異。
齊國經營天舟島,也有近兩百年,上麵原先的土民雖然被逐漸趕到山林之中,但卻從來桀驁不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