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6)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6)

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6)(1 / 1)

無論什麼時候,朱能都響當當地為永樂撐起了一片天。雄毅偉略的朱能,八尺高的身材,卻一副儒將的做派,三十出頭就已晉位成國公了。

朱能自幼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襲父職任燕山護衛副千戶。洪武二十三年隨燕王出塞,以敢戰深入而嶄露頭角。靖難起事,率軍殺出王府,和丘福、張玉奪北平九門。靖難時的滹沱河之戰,率三十多騎衝入南軍的長興侯耿炳文陣內,丈八長矛左右翻飛,所向披靡,打亂了敵軍指揮中心,以致朝廷十幾萬大軍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燕軍北人居多,兵臨淝河之際,不勝暑熱,屢戰屢敗,大家紛紛議論回師北平,以圖再舉,連燕王也動搖了。朱能忽地站起,手握劍柄道:“漢高祖十戰九敗,終有天下,我等隨殿下舉事以來,連戰連捷,京師已近在咫尺,勝利在望。今遇小挫即返,倉皇而退,倘朝廷大兵隨後追來,諸位將軍,思慮過項上人頭嗎?”

朱能一番話,點醒夢中人,也鎮住了所有的將軍們。燕軍本就人少,長期出奇兵而孤軍深入,在道衍謀劃下,繞州過府,猶如一柄利劍,直插朝廷的心臟南京。此時一退,若真形成了元嘉草草的老鼠過街之勢,又豈止是諸位將軍的人頭不保呢!

燕王正沒奈何,朱能的話,就像是為他注入了強勁的力量,他的底氣立時就足了:“是乃英雄所見,敵將盛庸疲於應付,黔驢技窮,我等振奮精神,一鼓作氣,不日即抵長江,震懾京師。”

果然,燕軍大舉南下,攻下南京。朱能論功封成國公,食祿二千二百石,位在淇國公之下。靖難三年,永樂的數十員戰將,僅有丘福和朱能兩人晉封為國公,張玉因戰死而追封為榮國公。

內閣閣員楊士奇,三十上下歲,白淨的臉,粗黑的眉,看上去就讓人覺得乾練、豁達、踏實,可以依靠,可以謀事。年紀不大,一副雍容優雅、敢於擔當的做派。他看看左右,覺得有些話也該拿到桌麵上了,遂拱手道:“成國公所言也正是微臣之所慮。陛下承繼大統已近二年,因國無儲君已使得朝廷內外議論紛紛。前日臣和幾個朋友在酒肆小酌,就聽得旁桌在說什麼‘陽光映帝京’的童謠,臣參悟不透個中奧秘,如是有人故意所為,恐怕就有著僭越之嫌了,惟願陛下綱緒倫常,早定大計,以絕小人妄生議論之資。”

那麼沉重敏感的話題,那麼重大非同尋常的議論,在京師的小兒口中傳了幾個月的童謠,在楊士奇那裡竟成了輕輕鬆鬆很淡然的幾句話,真是不得不佩服他的講話技巧和舉重若輕的處事風格。

楊榮點頭,投過來深深的讚意。永樂還是頭一次聽到什麼童謠之類的東西,感到驚訝,又覺事出有因,他馬上意識到,已經有人在這裡大做文章了,就像當年的靖難,已到了快刀斬亂麻、該做決斷的時候了。

解縉發現了皇上態度的微妙變化,情勢正變得好起來,他還要燒一把火,燒一把祖孫的情感之火,讓皇上更堅定立長的信心。他學著楊士奇,趨步上前,故作輕鬆的、不經意道:“陛下,臣前幾日在內閣當值,見了天生睿智的好聖孫了。六七歲的年紀,背誦起《論語》比臣還熟,見了臣寫的字就嚷嚷著要和臣學呢!”

這把火還真的就燒對了,還燒得很是時候。

一想到天真活潑的長孫朱瞻基,永樂一下子像是卸去了久拖不去的沉重包袱,笑逐顏

開,連殿裡的空氣都溫和了。皇上對長孫的喜愛,溢於言表,大臣們見過也習以為常了,閒暇時也樂得逗弄那個聰明的小貴胄。金忠說,皇上和長孫的相契那叫天緣。如今,六七歲的朱瞻基和皇上更近了,隻要是處理完國事一下朝,小家夥就會隨在皇上左右,張口閉口皇爺爺,那其樂融融的溫馨甜蜜仿佛永樂已不是皇帝,隻是一個大家族中普普通通的爺爺。

自從就任淇國公,成為大明朝廷武班的第一人,丘福的願望像是徹底實現了一樣,那股子戰場上大樹將軍的大氣再也沒有了。他本就和高煦要好,又受高煦之托,恨不能馬上把這個太子的尊位爭到手,交予高陽王。所以,他對一切推舉高熾的人都大加敵視,包括金忠,包括解縉,以及在他們身邊站腳助威、跟著鼓噪的人。

他拿金忠沒辦法,雖位至國公,但皇上跟前言語的分量未必比得上金忠,單就一個金忠還好辦,又冒出個解縉,他看得出,蹇義、黃淮、楊士奇等人都在為高熾說話,朱能又當老好人,老駙馬王寧病了又沒到,眼見著高熾那夥人占了上風。他大瞪著眼睛,喘著粗氣,真恨不能一把揪過來,把個礙手礙腳的矮胖子一撕兩半,以解心頭之恨。他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識幾個,越是發急,就越是不知如何開口。

永樂沒有注意到這一幕,經解縉的提醒,他的思緒仍久久停留在長孫的身上,不肯移去。他隨手拿出一幅稚嫩的畫圖說:“朕的長孫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畫出了這樣的好畫,朕賜名《虎彪圖》,諸位愛卿看看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昨晚,朱瞻基陪他在殿裡處理政務,小孩子讓黃儼取過皇上的禦筆,勾勾抹抹一陣子,就畫出了這幅深得皇上讚許的《虎彪圖》。

眾人傳看時,是一隻老虎和幾個小虎在綠草如茵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地前行,老虎轉頭嗬護小虎的一瞬,溫暖而傳神,把一段獸類相親相愛的舔犢之情勾畫得惟妙惟肖。幾個文人包括武臣朱能都讚不絕口,紛紛誇讚,丘福卻沒看出什麼,隻是隨眾人勉強讚了一句。“臣觀聖孫之畫,大有感慨,不知皇上可否允臣在旁拙寫幾筆?”看過那幅畫,心有靈犀,當彆人還停留在有意無意奉承讚美中的時候,解縉下一個勸諫的妙計已新鮮出爐。

永樂素知解縉的小楷堪稱大家之範,題在長孫的畫上可謂相得益彰,遂點點頭。解縉握筆在手,對著眾虎略一思忖,在畫的左下手速成了一首五言絕句:“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看著解縉題詩,朱能、蹇義、金忠已深諳其意,裝作不知情,嘴上仍誇著書法和畫麵如何相配,送到永樂手裡時,他卻沒了笑容,“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豈止父子情,他和高熾、瞻基,那是祖孫的三代之情啊!

如果說,解縉首先把朱瞻基搬出來,對永樂進行了一次循循善誘的溫和引導;那麼,他的五言絕句則對皇帝夠得上是一次振聾發聵的強烈震撼了!不再虎著臉爭論優劣短長,而是從引導到震撼,解縉妙計迭出,堅定了永樂的立嫡之心,同時,也進一步把他自己推向了高煦的對立麵和眾矢之的,推進了未來遙不可測的深淵。

一霎時,如同久閉的大殿拉開帷簾,無數耀眼的金色陽光泄滿了殿內一樣,永樂痛苦地感受到了心頭的震顫,感覺到了體內的噴薄能量、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香火在延續,心頭的灰暗、煩躁和迷茫仿佛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吏部尚書蹇義抓住時機,帶著深情道:“皇上,已到了當機立斷的時候。事拖一天,傳言就盛一日,臣民猜疑事小,父子骨肉情深至大啊!”

永樂一甩長髯,正色道:“長孫之《虎彪圖》和大紳之詩讓朕悟出了一個親情、國情各有所重又相互依存的道理。親情是血脈所係,儲君乃國之重事。前年以來,上上下下、反反複複已就儲君一事多有議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集思廣益,足見朕對此事之重視及眾位愛卿和內外諸臣對大明和朕的忠心。傳朕旨意,召回留守北京的皇長子和備邊開平的高陽王,朕主意已定!”

望著皇帝器宇軒昂的堅毅神色,眾人卻如墜五裡霧中。定誰了,是長子還是次子?竟不得而知。所以,他們不知該點頭還是該搖頭,各為其主搖旗呐喊的臣子們似乎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暫時偃旗息鼓,靜觀時變,但隨後的一切,讓他們很快就明白了。

燦爛的陽光一掃十幾日的陰霾,天空湛藍如洗,春暖花開的永樂二年四月,滿目的姹紫嫣紅,滿世界都是淡雅的清香,把個莊嚴肅穆的紫禁城襯在了舉國歡慶的喜悅中。奉天殿裡正在舉行著隆重的皇太子冠禮儀式,主角正是大多文臣期待的皇長子朱高熾。

高熾緊張而忐忑地等在奉天門外,肥胖的身軀裹在寬大的冕服裡,倒也收斂了許多。為著這一天,他整整煎熬了七百多個日夜。雖然早有消息,但一時不戴上皇太子的桂冠,他就擔心著父皇的可能變卦,眾目睽睽之下讓他看著彆人登堂入室。從北京回來,在妻子晉眉的督促下,他儘力少吃多走,想給父皇和大臣一個嶄新的麵貌,天遂人願,居然減掉了二十幾斤,走起路來也平穩多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