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人口數字竟然如此清楚,永樂很欣慰,高興地站起來,把大胡子一甩,“原吉所言,也是朕要說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讓北京輕鬆些。自明年以後,北京諸色課程再免三年,諸司不急之務悉罷,流民來歸者複三年,算是朕給北京一個小小的見麵禮。”
從長遠看,徙民之舉實是一地繁華之緊要。太祖年間,雖曾往北平移民,但重點是南京,今日南京之景象可見一斑。朕即位以來雖也移民北京,遠遠不夠,朕意再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於北京,分兩年徙山西百姓二萬戶充實北京,自今以後,流罪以下皆到北京墾田。有了人就有了生氣;有了富人,北京的建設就快了。如此一來,北京不數年也會有南京的規模。山東、河南、山西幾年來災害不斷,積欠五年的賦稅也一並免掉。此事若無異議,由所涉各部實施,徙民一事由戶部會同各布政司及北京順天等八府實施,三年之內完成。”
“遵旨。”眾人齊應道。“第二是交趾大捷,朕已令吏、兵二部、都督府議過,張、沐二人指揮有方,擬晉封張輔英國公,沐晟黔國公;王友、柳升各有奇功,擬進為清遠侯、安遠伯,其將士也各有封賞。朕在考慮,旌表數十萬眾,無論遷官與封賞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原吉給朕籌算一下,怎樣更合適些?”永樂說著又把目光投向夏原吉。
“這些日子臣一直在考慮這事,封賞雖巨不過一時之費,憑朝廷數年之積蓄當不在話下;遷官雖眼下耗費不多,但卻是日後的無窮之費!更令臣擔心的,是一些人為將、為兵尚可,一旦為官,若無官之才德,還不是為害士兵、為害百姓?至於張、沐等人赫赫戰功,封公進侯臣無異議。”
“是這個理,臣也讚同原吉說的。”蹇義接過了話茬,“臣雖管人不管錢,可這些年來,清清楚楚的賬,三年的考覆、九年的考滿都要晉職、晉秩,那跟著的就是大筆大筆的錢糧,故原吉之慮長遠,請陛下延納。”
“就依原吉所言。封賞大典由禮部、兵部、都督府和內閣籌辦,此事就這樣。第三件就是個假日的事。百姓們忙碌了一年,年頭歲尾、新春伊始,還要張燈結彩慶賀一番呢,而曆朝曆代文武百官卻沒個休假的法令。我太祖高皇帝君臨天下三十餘載,法度明修,四方無虞。然年複一年,帝君操勞,群臣也不能歇息。朕雖恪遵成憲,蕭規曹隨,卻常思與萬民同享太平。今天寒地凍中見瑞雪迎春,臘梅綻放,甚是歡喜。本朝也立個規矩,自永樂七年上元節始,每年此時,大小臣工一律放假十日,諸位以為如何?”
“天大的好事!”蹇義耐不住興奮,脫口而出,“吏部隻是用官、罷官,你來我往,忙忙碌碌,卻從未想過‘與官休息’,有張有弛,這下好了。和編纂《大典》一樣,皇上又要開曆史之先河了。”夏原吉、楊榮也都高興地附和。
永樂笑道:“看來朕此舉是得了官心了!那就這樣辦,節假期間,百官朝參不奏事,有緊急公務的具本封進,一聽軍民歌舞歡娛,飲酒為樂,五城兵馬司開弛夜禁,永著為令。”
幾個人同讚皇上慮的周全。“這第四就是何福的折子,說韃靼知院阿魯台殺了可汗鬼力赤,從彆失八裡迎立所謂元裔子孫本雅失裡即可汗位。韃靼是蒙古大部,可汗廢立,總要有個態度。幾位議一議。”永樂說完,端起一杯茶慢慢品著。不期然,一片茶葉溜進牙縫裡,很是彆扭,當著眾朝臣,取也不是,不取也不是。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