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個消息很讓臣意外,阿魯台竟派他的長子失捏乾帶十幾人驅一百匹馬來朝貢,要永結和好呢。”永樂因在宮中久坐而煩悶,來到了內閣所在的東角門外。楊榮理畢喪事,已趕回京師,此時,他半開玩笑的奏事是想讓皇上高興起來。
“朕和他們打了幾十年交道,豈不知他阿魯台何許人?去年夏季被我擊敗後,又被瓦剌偷襲,惶惶如驚弓之鳥了,若再與我大明為敵,怕是連大旗都戳不起來了。”
金幼孜問:“那皇上不準備見失捏乾了?”“那是韃靼部族的使臣,又是阿魯台的兒子,哪能不見呢?不但要見,還要示以親誼,看他耍什麼花招,就到武英殿見吧。”十幾個相關的文武大臣分兩列站定,永樂端坐在居中的寶座上,才把失捏乾請進來。
因為熟悉漢語,永樂的蒙文通事李賢也就不在。失捏乾進殿後,轉過門廊,見皇上遠遠坐著,撲通一聲長跪在地,膝行數步,大聲道:“寬仁厚德、明如日月的大明皇帝陛下,請諒我部臣民山高溝遠、見利忘義的偏狹之心,偉大的長生天和佛祖見證,小鳥般的韃靼部如再有欺瞞德被天下的聖主之心,就讓上天震怒的雷霆把我們擊為粉塵。”
失捏乾說著蒙古部族慣用的詩化語言,流暢、好聽且朗朗上口,最易打動人。言畢,他伏在地上暗暗觀察大明君臣的動靜。畢竟,雙方大動乾戈後的突然造訪,些許的失誤都會有性命之憂。最重要的是,可汗本雅失裡已不知去向,西又有瓦剌的虎視眈眈,以父親阿魯台為首的韃靼部已經岌岌可危了,失捏乾感覺到了肩上千鈞的分量。似乎每個人都在注意著他,又好像沒有注意他,都在靜靜地聽,又好像沒聽,讓他感到困惑。總體來講,對他的到來並沒有太大的反感,倒像是情理之中,這讓他安心。
失捏乾踏實了一些,把俯下的身子直起來,繼續道,“說起來慚愧,包容天地的大明待我恩義不薄,多年來遣使通好,賜賚的錦緞布匹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開通邊鎮互市,百姓得我所得,像久旱得了甘霖,久雨來了豔陽,歡呼喜慶之聲把整個草原都轟動了。但皇帝陛下也知道,我部一些屬下,長期飄忽於風狂雪烈的大漠草原,野性難改,雖臣父等時加訓誡,也是縱馬疾馳時的耳旁風一般。故有劫掠邊鎮之痛,濫殺無辜之虞。是臣父及臣等有罪,約束不嚴,管教無方釀成的大錯,導致了雙方的刀兵相見。千不該、萬不該以襟懷天下的大明為敵,臣父等思慮萬端,後悔不迭,對著長生天和佛祖祈禱了三個晚上,特遣臣來貢馬謝罪,願永為臣屬,為大明做藩籬之界。”
失捏乾奉承著,滿臉的討好之情。這種表情放在這張年輕的臉上,那麼彆扭,那麼不自然,但他卻像戲台上的演員,心裡再不願意,再反感,也要演下去,這是他此行的職責。
“皇上乃聖主明君,天上的太陽比不上您光輝的明耀,無垠的藍天比不上您胸懷的寬廣,天下萬民無時無刻不在仰賴皇恩雨露。願皇上的雨露再次滋潤我廣袤的草原,繁育藍天白雲下饑寒交迫的芸芸眾生。我以長生天的名義,以佛祖的名義,再次祈請皇上恕我部無知之罪,我將永遠銘記皇上賜予的恩德,用天山一樣厚重、雪蓮一樣純潔的心來表達我部由衷的恭敬。”說罷又俯伏不起。
好一個伶牙俐齒的後生,草原上有這樣的舌頭,大明君臣無不驚訝。永樂早聽說了他過去在明軍隱匿多年的經曆,槍林箭雨中,阿魯台能讓長子到大明軍中當士兵,交戰之後又讓兒子作使臣,用意之深遠自不待言。但永樂並沒有被他詩般的語言所打動,掃了一眼眾人,又看看失捏乾,故意問:“即是如此虔誠,為何要殺我使臣呢?”
“當時臣父和臣等都不在場,本雅失裡可汗和郭驥使臣說岔了,可汗一怒之下要殺使臣,臣父趕到,也沒勸住。”問及實際,失捏乾略顯緊張,連詩化的語言也放一邊了,“兩國交兵都不斬來使,何況是和平的使臣?去年我等被天兵擊敗後,傳言可汗西去瓦剌,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有一天找到可汗,我們也會勸他吸取教訓,分清敵友,永與大明結好,永為大明守邊,一腔忠誠請皇上明鑒。”失捏乾回答之後,又是三個響頭。
他的一番話,入情入理,聽上去也確實感人,既道出了他父子往日與大明為敵的無奈,又充分表達了日後要效忠大明皇帝的決心,有幾個大臣已在點頭,並同情地看著他。兵部尚書金忠卻麵無表情,冷冷問道:“你部現紮何處,還有多少人馬?”
“回大人的話,去年見陣後精銳儘失,又被瓦剌馬哈木偷咬了一口,傷的不輕,今部族上下、老弱殘兵合到一起也不過萬餘人。”
說到部族人數,失捏乾不由得偷瞥了一下高居寶座的永樂皇帝。永樂指揮了那場征討韃靼的戰役,韃靼部損失不小,又遭了瓦剌一劫,所餘精銳也該不下萬把人,現在卻成了部族老弱一共不足萬把人。永樂心裡嘀咕著,也不答話,聽他說下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失捏乾又一次觀察了眾人的表情,已明顯感到自己的一番話著實打動了大明皇帝和大臣,現在看來,最緊要的話可以和盤托出了。前麵那麼多自貶、自抑和表達忠心的話,都是為這最後、最關鍵的話做鋪墊的,一旦皇上應允了,韃靼就不再是今天的韃靼部,有朝一日,或可成為一個比大明還強盛的國家,真要企及遠祖成吉思汗的大汗國了。但,這隻是想法,能否實現,還要看大明皇帝的態度和識彆圈套的智慧。他在心裡遣著詞,思慮著怎麼說出下麵的話。
失捏乾故意壓低聲音,一副極願效忠卻又無奈的樣子:“剛才已說了,我部要永為大明守邊。可皇上也知道,有些情勢又不是我部所能左右的。瓦剌日益強大,早晚會與大明為敵,韃靼已不是他的對手,為大明計,我部惟有儘快聯合他部才能與之抗衡,韃靼才能真正成為大明邊疆第一道防線。為此,臣父子二人冥思苦索多日,才有了一個還不成熟的想法,請皇上和各位斟酌完善。”
失捏乾又一次用眼睛的餘光瞥了瞥上麵的皇上和左右眾臣的反應,還在推敲著怎麼才能更好地表達將要拋出的計謀,最好是以淡淡的口吻,在大明君臣無所察覺的懵懂中把事應承下來,金口玉言的皇帝,事後還能改變你的承諾嗎?
“父親說,女真諸部散居於黑龍江、鬆花江各處,人不少,居住也很分散,既不相統屬,相互間也少有來往;”果然是平淡的語氣,平淡到像朋友間的閒扯,“吐蕃諸部也一樣,散居於大江的源頭,也沒什麼戰鬥力。如蒙皇上不棄,下一道聖旨,由我部將其編為部伍,加以訓練,就不一樣了。平時放牧狩獵,各取所需;一旦遇警,陛下一聲號令,必然一呼百應。實際是在大明邊外又添一支勁旅啊!皇上以為如何?”
“朕的敕書一下,韃靼就可以統帥諸部了?”永樂故意問。“皇上,不是韃靼統帥諸部,”失捏乾聰明地轉圜,“皇上乃天下之主,有了皇上的恩準,臣父既可以召集諸方歃血為盟,結盟後各部一心,共同拱衛大明。”眾人默不作聲,有的看失捏乾,有的看皇上,失捏乾一直跪著,半低著頭等皇上回答,一副由表及裡的真誠。黑龍江、鬆花江一帶,多少女真人已經內附,置衛建所,算起來也得有近百個了。阿魯台一定是看到了這些衛所的力量和隱隱的後顧之憂,想自己統起來,擔心被識破,還拉了個遠在西南的吐蕃做幌子。在幾經敗績、家無隔夜糧的窘境中,還有如此大的野心和胃口,眼光不能說不夠遠啊!但失捏乾在場,君臣就不便議論。永樂要聽聽群臣的意見,用失捏乾葫蘆裡的藥,測測每個人眼光的深淺。
“你遠道而來,數月奔波,”永樂表示了真切的關心,“今天就習禮見朕,很是辛苦。你之所言也並非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急事,先回會同館歇息,朕有旨意了再說與你。”
皇帝一諾千金,應了就不便更改,他韃靼部就有希望了。失捏乾最擔心的就是皇上當廷不明示,夜長夢多,一旦深思熟慮,想明白了……所以,一說讓他去休息,心裡發急,不顧旨意,趕忙再表決心。
“偉大的長生天和萬古長存的佛祖見證,我父子和韃靼部願將最後一滴熱血灑儘以維護大明法統,世代都作大明屏障,如有欺瞞聖主之心,就讓長生天的雷霆、佛祖的法杖把我們碎為粉齏。”
“忠心可嘉,朕甚欣慰,下去吧。”永樂已心生厭倦。失捏乾心有不甘地磕了三個頭,起來時偷偷睃巡了一眼大明君臣,無限失望地慢慢退下了。
待他出去,大家說話就輕鬆了,永樂開門見山:“韃靼與我交兵不久,阿魯台就遣長子來貢馬議和,看上去,失捏乾所言皆為我大明考慮,一片赤誠,不知諸位愛卿如何看待?”
事涉兵事,同是兵部尚書的方賓趨前兩步,拱手道:“女真各部散居於黑龍江各處,地域廣大,真集結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吐蕃乃佛教興盛之地,眾人篤佛勝於一切,哪有什麼心思打仗,失捏乾所言不過一句空話,沒什麼要緊。”
方賓敏感、性急,長於籌劃,也樂於表現,不過,在關於韃靼部的問題上,他卻沒有籌劃好。十年之後,還是死在了韃靼事件征與撫的議論上。
“也不儘然,”吏部尚書蹇義看出了其中的蹊蹺,卻不好直接反駁兵部尚書,隻是說了句提醒的話,“女真也好,吐蕃也罷,認的是大明,尊的是皇上,韃靼插在中間算怎麼一回事。”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戶部尚書夏原吉就直白了,“韃靼一部鬥不過大明,莫不是要聯合他部一起與大明為敵?”
右都禦史吳中不大愛說話,一張質樸、憨厚的臉上,還時常掛著笑,讓人覺著他簡單、可信、溫和,沒有城府,實際上並不全是這樣,皇上表態是他的風向標;皇上不表態,他則揣摩著皇上的心思,看看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也隻是模棱兩可的囫圇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韃靼西有瓦剌之迫,”吳中勉強道,“東有兀良哈三衛,南有我大明之威,窮途末路之人,如真心歸附,自然就是我大明邊疆之藩屏;如若包藏禍心,皇上可設計緩圖之。”
“金尚書方才問了一句韃靼人數,可有深意?”永樂見金忠不表態,追著問。金忠趕忙出班:“皇上,臣一直在思考遼左和烏斯藏之事。太祖皇帝於洪武八年在遼陽建起都司,遣馮勝、藍玉北伐金山後,建衛二十五個,遼左的區域擴大了;取下四川,又在吐蕃設立朵乾等多處衛所,管轄烏斯藏廣大地域的事務,兩處歸我大明朝廷管轄已有數十年。自永樂元年以來,皇上安撫之策遠布,女真各部來朝者已不止百餘批次了,陛下敕建的衛所也近百了。真要歸韃靼統轄,各部、各衛所豈能服氣,韃靼與各部間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我邊疆則更無安寧之日了。烏斯藏也是一樣,臣意不可。至於他所說韃靼人數,至少縮小了幾倍。”
“臣也讚成金尚書的議論,”內閣閣臣黃淮早憋了一肚子氣,但有部院大臣在,閣臣品秩、地位都低,隻能往後稍,“失捏乾之話除了‘皇上’二字可信外,其他一句都不可信。皇上待之以恩,他又如何?數年來,寇我邊僻,掠我子女財帛,得機便陳兵相向,若真有歸附朝廷之心,何至我十萬將士幾無生還?今日無非勢窮力蹙,欲借朝廷之力恢複元氣罷了!雖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想狐假虎威,借天子之力以控諸侯。古雲:輕蠅之飛,不過數武,附之驥尾,可達千裡。有了朝廷這杆大旗,號令各部、驅之為奴,可為所欲為了。往小了說可以栽贓於我,挑撥我與各部矛盾;往大了說,直接征兵各部,組成一支勁旅也未可知!僅這韃靼一部還要勞皇上親征,幾部若真要合兵一處,在我北疆、西北疆擾攘,我大明還有安寧之日?”
“此議甚好,”永樂心裡大體還是滿意的,畢竟,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被失捏乾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尤其黃淮的話一針見血,實為高論,情不自禁讚道,“幾位之議論很有見地,尤是侍讀、右春坊大學士黃淮之論精辟透徹,入木三分,如立高崗之上無遠不見,甚合朕意。有了這等輔臣,朕何憂虜酋之狡?幼孜與兵部會商擬旨,既不使其因所請未準而積怨於我,又要好言相撫,使韃靼安堵數年,休我軍馬士卒和萬民百姓。”
“遵旨。”幾人齊聲道。“還有一事,朕要好好說一說。列位知道,吳允誠隨朕親征漠北,屬下慫恿眾人叛逃,其妻和二兒子管者率家兵將叛者擒獲,忠以報國,智以脫患,故朕已晉升其為都督,諸子及所部各有晉封。然前日又傳來捷報,吳允誠追討叛寇,截回被虜百姓百餘人,其忠心及忠勇之行足以為蒙人榜樣,特晉封恭順伯,禮部再擬定所賜彩幣、米、鈔,要大加褒獎。”
“再就如金尚書方才所說,”永樂繼續他的話,“建州、奴兒乾、苦夷、把蘭、忽剌溫等多處女真不數年百餘次朝貢,請置衛所,故朕已在鬆花江、黑龍江諸處設置衛所近百個。是啊!心向我大明的遠夷軍政機構,有了外人插手會變成什麼味道?真不好說,何如我設都司以統轄之?”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