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許閒的話。
於益麵露笑意,“許公子,瞧你說的,我在公子麵前哪有擺譜的份?我是真遇到難處了。”
許閒微微點頭,沉吟道:“說吧,如果能幫上忙我一定幫。”
他對於益其實還是非常認可的。
尤其是如今於益牽頭楚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之事,更是楚國發展的重中之重。
因為許閒也明白,楚國要想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教育發展一定不容忽視。
雖然科舉有所發展,但世家憑借底蘊,依舊是科舉的主力軍。
所以隻有發展基層教育,才能擴大庶民參加科舉的規模,才能打破世家對仕途的壟斷。
“那些官老爺們不作為啊!”
於益指向門外,怒氣衝衝道:“陛下和太子讓我當禮部郎中,負責兩京十三省各府縣的教育改革,這幾日我一直在溝通,可除永興商會提供紙張答應的痛快之外,什麼事情都沒乾成!”
許閒上下打量著於益,“你以為誰都跟本公子一樣好說話?”
說著,他繼續問道:“那你對此事有什麼規劃嗎?如果你有規劃,我幫你也行。”
其實許閒還是非常理解於益的。
畢竟這些官吏怕他許閒,但不代表他們怕其他人。
於益這耿直的性格,更是不討其他官吏喜歡,初來乍到,誰會配合他?
於益倍感欣喜,解釋道:“我是這麼想的,教育改革固然著急,但不可一蹴而就,因為此事牽一發動全身,我們所要考慮的不單單是朝廷對教育發展的支持與投入,還要考慮到百姓的生活。”
“比如按照目前楚國徭役賦稅而言,可能一個家庭根本負擔不起一個孩童讀書,甚至需要這個孩童成為家庭農耕主力,若是如此,朝廷即便投入再多又有什麼意義?百姓收入得不到提高,無力承擔孩童讀書,教育又如何發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我們要計劃朝廷教育投入,也要考慮百姓家庭是否能承擔,如果不能承擔,朝廷需要考慮如何幫助百姓分擔這份壓力。”
此話落地。
許閒和林青青兩人皆是一驚。
他們沒想到於益還未開始著手乾,便已經能考慮到如此基層的問題了。
“可以呀狀元郎。”
林青青看向於益,都忍不住讚歎道:“我見過這麼多官老爺中,你是為數不多處理政務時能率先考慮到百姓實際情況的。有些官吏就好像是傻子一樣,不考慮現實情況悶頭乾,到最後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許閒附和道:“這就是我常說的接地氣,官吏處理政務若是不接地氣,早晚會出現問題。你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尖銳,發展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實際情況,如果百姓家庭收入無力支撐起養活一個讀書人,那朝廷投入再多也沒用,你繼續說。”
“多謝誇獎。”
於益拱手,繼續道:“所以我感覺此事需要調研,比如我們不能在楚國全麵推行,而是選取一個府甚至是一個縣進行實驗,一邊發現問題一邊解決問題,然後結合當地百姓情況以及朝廷投入情況,確定最終的改革方案。”
“如果一個縣成功之後,我們再推行一個府,而後是一個省,最後進行全國推行,不然一股腦的從各省府全麵推行,最後隻會令此事成為一個爛攤子。”
許閒滿意點頭,“你這個想法非常好,我感覺可行性非常高。這樣穩紮穩打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囫圇吞棗。不過此事今後麵對的問題絕對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