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堂中眾人無不色變,皆感唏噓。
迎春惜春等人也都一同哭了起來,就要上前為探春求情。
黛玉也咬著嘴唇,腳底下忍不住動了動,正要說話,上頭卻已有人先她一步,磕了磕茶盞,開口道:
“老太太的話,實叫晚輩讚同,賞罰不偏不倚,方為治家之道,趙姨娘有過,自然該罰。
隻是家醜不可外揚,姨娘這件事,終究不光彩,若是再鬨大了,折騰出一樁人命來,隻怕早晚姨娘勾結外人殘害自家之事,是要泄露出去的,屆時難免也有害賈府聲譽。
況且如今寶玉依舊未醒,眼下是該以寶玉性命為重,還當多積善行,以求福報才好。
我看倒不如換個法子,這一百杖權且寄下,分作十輪來打,每半個月叫她受上一輪。
一則給她長長記性,二則,往後不如就叫她去守著佛堂,得閒養傷之時,也好為寶玉抄寫經文,祈福消災,便當做贖罪了。
姨娘此番做下這等糊塗事,想來也是因為一時迷了心性之故,抄經念佛,明心見性,於她自身也有裨益,正是兩全其美,功德無量。
至於說三丫頭,雖養在太太門下,卻不忘生母之恩,甘願替母受罰,有此心性,實在難得,也是老太太和太太教養之功,我看不但不該責罰,還當加以賞賜才是。”
林思衡這話,正點在賈母心中幾樁要害上。
對於如賈府這類的高門而言,臉麵確實要比趙姨娘這條小命貴重的多,若果真因打死了趙姨娘,惹出來許多風言風語,那便是得不償失。
以庶謀嫡,這是高門裡頭的大忌諱,傳出去是要叫人質疑賈家家風的!
而且趙姨娘到底有一子一女,今兒就這麼打死了她,探春是個姑娘家,日後嫁出去就罷了,且不去說。賈環若也心懷怨恨,早晚又是一樁禍患,總不能當下也一並打死了...
再者寶玉遲遲不醒,積福一事,確實是要做的...
況且林思衡開了口,給她搭的這台階,其中的分量,也容不得賈母不三思...
賈母尚在猶豫,王夫人卻依舊不忿道:
“若隻如此,豈不太便宜了她!免不得日後還有人來打寶玉的主意!”
林思衡看她一眼,隨意笑道:
“有姨娘殷鑒在前,如此重責,又有老太太庇佑著,還有哪個不長眼的敢犯這樣的糊塗?太太未免多慮了。”
賈政眼見似乎有峰回路轉之兆,也連忙附和:
“衡哥兒言之有理,此正是兩全其美之法!”
王夫人還要再說,賈母卻先歎道:
“罷了,鬨成這樣,細想來,還是衡哥兒的話有見識,那就這麼著吧。
令趙氏日後看守佛堂,日日抄經誦佛,為我的寶玉祈福!沒我的話,不準她再進內院半步!
先拉下去打十棍,後頭每半個月再打十棍,直到打滿一百棍為止!
至於環哥兒,哼,此等惡婦,還能教養出什麼好來?環哥兒日後也養在太太院裡,還需太太多費些心思,教他向善,切不可隨了他娘!”
見賈母拿定了主意,王夫人也隻得住口,暫將心頭的怨恨壓下,點頭應了一聲。
屋內一時間俱都鬆了口氣,探春更是神情一鬆,抬起雙眸,淚水盈盈的望著林思衡,緊緊抿著嘴唇,神情裡是說不儘的感激羞愧。
她素來明慧聰敏,一早其實就想得明白,這屋子裡頭,真正能說得動賈母的,也隻有林思衡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