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誌明聳聳肩,他也清楚這事,也和吳耀祖提過。
“老板說曲譜和歌詞都已準備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他錄好音,完成唱片生產和發行工作。”
雷米高點頭:“這沒問題。老板隨時來,我們都可開工!”
“好,我去告知老板。”葉誌明回答。
結果當天下午,吳耀祖就到了。
見到吳耀祖,雷米高好意提議:
“老板,我幫您加強訓練吧,這樣錄製效果會更好。”
吳耀祖笑著搖頭,晃了晃手中的曲譜和歌詞:
“我要出唱片的話,一次錄製就夠了,估計調音師要失業了。”
雷米高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沒說出來。
無奈之下,隻能陪著老板進入錄音室。
吳耀祖向幾位完美唱片的員工問好,隨後遞過曲譜給雷米高。雷米高接過準備交給工作人員錄製歌曲。
今天,他帶來了三首歌,皆是他認為後世優秀的粵語作品。
一首是陳以迅的《富士山下》。
一首是張京軒的《隻是太愛你》。
一首是鄭中基的《無賴》。
香江的國語歌曲不如粵語流行,但在港島發行唱片自然首選粵語歌,不過為了兼顧內地市場,也挑選了一首國語歌。
這張專輯,他計劃做成與為中森明菜“寫”歌時類似的規模,共八首歌。
然而一個下午隻能錄三首,所以他便準備好了這三首歌。
至於他是如何寫出這些歌、記住曲譜的……
他腦海中存儲著諸多業界大佬的記憶,包括華納、環球、索尼等公司的頂尖人物。
其中兩位更是音樂監製出身,還曾做過歌手和錄音師。
這讓吳耀祖在音樂領域迅速成為頂級專家。
他的體能遠超常人,聲帶、喉嚨等發聲器官尤為出色。
他擁有驚人的身體協調性,能使這些器官完成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事。
例如,他擁有超越人類極限的音域與肺活量。
體現在歌聲中,便是多變的音色、豐富的聲線及令人驚歎的高音與低音掌控力。
憑借這兩項優勢,吳耀祖才敢於發行個人專輯。
並非因為他五音不全而硬闖歌壇,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
雷米高接過歌詞與曲譜略作瀏覽後,便震驚不已。
錄音室的其他專業人士亦圍上來,掃了幾眼即察覺到其非凡之處。
這些人音樂造詣深厚,一眼便看出這三首歌雖未聽過成品,但從曲譜與歌詞來看已是佳作。
雷米高忍不住問:"老板,這三首歌的創作者是誰?"
葡萄牙商人暗自思忖:有錢人果然厲害,即便陷入困境,還能弄到如此優秀的歌曲,隻是不知花費了多少代價。
吳耀祖微微一笑,開口道:"上個月在日本爆紅的女歌手中森明菜,你認識嗎?"
"當然認識!"雷米高立刻回答。
中森明菜作為日本歌手,專輯不僅在日本大賣,在美國也有不錯的銷量。
整個1980年,香港音樂界幾乎全盤模仿日本音樂。可以說,香港音樂界是最關注日本樂壇動向的地方。
每當日本出現新的音樂明星,香港很快就會知曉。
甚至已有唱片公司計劃將中森明菜的專輯本地化。
據雷米高所知,一些反應迅速的唱片公司已派人前往日本洽談中森明菜的版權合作。
"你知道嗎,中森明菜這張專輯的所有曲目和歌詞都是由一位叫‘情書君’的人創作的?"吳耀祖繼續問道。
雷米高點頭回應:"聽說過。據說日本唱片界為此瘋狂,大家都在尋找這個情書君。一人包攬八首歌的詞曲創作,且每首都足以成為主打曲目,這位情書君堪稱天才中的天才!"
雷米高一邊感歎,一邊意識到:"難道老板您的這三首歌是從日本引進的?都是情書君的作品?"
如果是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雷米高心想:老板避開香港唱片界的常規路徑,轉而尋求日本音樂資源,確實是打破僵局的好策略。
想到這裡,他突然覺得完美唱片未來可期。
前提是完美唱片能比其他香港唱片公司更好地汲取日本音樂的力量。
對於雷米高的疑問,吳耀祖攤手答道:"實話告訴大家,中森明菜所屬的ause娛樂事務所是我的公司,她是我在日本的簽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