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談間,島津修理目光始終盯著立花宗申。
他清楚得很,上個月彈劾他的那些人,無一例外都聽命於立花宗申。這位執政三理事之一的手,伸得可太長了!
即便是在華族抱團成立霞會館的當下,內部爭鬥依舊未停。畢竟幾百年前,他們的先祖可是不死不休的仇敵啊。
…………
驚人的投資回報,讓身為財政理事的島津修理此刻底氣十足。
而他的勁敵立花宗申,卻陷入沉默。
其餘會員們更不會觸這個黴頭,貿然說些惹財政理事不悅的話。誰不想自家求助時能順利獲得援助呢?
氣氛一時緊繃,負責協調內部關係的足利義名趕緊出來緩和。
“島津先生理財之能,無人不服。上次之事純屬意外,還請勿掛懷。”
作為室町幕府足利家族後裔,足利義名雖因時代變遷家族地位下滑,但其為人圓滑、交際廣泛,這樣的角色非他莫屬。
島津修理考慮到足利義名的情麵,加之對立花宗申也無計可施,便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行吧。”島津修理點頭說道,“隻要大家明白會館財務狀況良好,便無需擔憂。”
足利義名及其他會員紛紛附和。
立花宗申陰沉著臉保持沉默。
這一局麵令島津修理頗為滿意,他對吳耀祖帶來的成果愈發感到欣慰。
“或許可以再將更多資金托付給他管理?”
“嗯……這樣看來,我得和他更親近些了。日向裕泰對他如此關注,他的女兒與吳耀祖年紀相仿,或許……”三……
華爾街沒有秘密。
資本運作到極致,其實與科學無異,都是數字的遊戲。
金融是另一種操控金錢、財富和商業的科學,華爾街的研究者們都這麼認為。
因此,華爾街的巨頭們很快得知了吳耀祖這次的巨額獲利。
短短四天,盈利18.6億美元,在當時那個時代,足以讓以魷魚人和盎撒佬為主的華爾街人士震驚。
幾天後,吳耀祖收到多家華爾街公司及巨頭發出的私人聚會與宴會邀約。
“彼得·林奇,華爾街赫赫有名的‘股票天使’,傑出的股票投資人兼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也是富達基金托管人董事會的一員。在華爾街,他是目前的第一投資人。”
“他邀請您下周五回應參加他在長島舉行的私人宴會。”
辦公室內。
彼得正為吳耀祖轉述另一位彼得的邀請函。
顯然,這位彼得在華爾街和紐約的地位遠高於他。
從兩天前開始,耀祖投資公司便陸續接到各類宴會邀約。
一些吳耀祖並不認識的紐約富豪,也通過各種渠道向他發出邀請。
他們這樣做很簡單,因為過去兩個月,吳耀祖在美國的投資軌跡和成果已被這些人掌握。
他們驚訝地發現,吳耀祖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在紐約和芝加哥交易所賺取了超過25億美元的驚人財富!
此前未被察覺的原因在於,吳耀祖之前的收益並未如此突出。
華爾街許多頂尖巨頭也能達到他先前的獲利水平。
棉花期貨這次獲利18.6億美元,加上之前的成績,短短兩個月就超過了25億美元。1983年的美元還未大幅貶值,通脹率極低,這樣的盈利幅度顯得格外突出。這些歐美資本界的巨頭自然心生好奇與驚歎。
如今已非90年代紅熊衰退、西方獨大的歲月,即便是在華爾街,體麵的形象依然重要,於是各種宴會邀約紛至遝來。
“回複他。”吳耀祖沉思片刻後說道,“我會出席他的晚宴。”
儘管腦海中儲存著無數投資知識,但彼得·林奇這個名字對吳耀祖來說並不陌生。在那個年代,巴菲特還隻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而彼得·林奇則是財富的象征,他的每一句話都被視為股民的聖經,他管理的基金堪稱史上盈利最多。
假設有人在1977年以100美元投資彼得·林奇的基金,到1990年取出時,這筆資金已增長至2739美元,增幅達26.39倍。相較之下,吳耀祖的成就看似遜色,但他並未借助任何外力。
彼得·林奇的投資風格一貫穩健,專注於股票而非期貨或外彙,確保了收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因此被冠以“股票天使”的美譽,被譽為史上最傑出的投資人之一。
在13年間,他將麥哲倫基金的資產從2000萬美元擴張到140億美元,擁有超過百萬名持有人,成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基金。相比之下,此時的巴菲特和索羅斯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由於彼得·林奇活躍的時代東國資本市場尚未成熟,他的事跡鮮有曝光。待東國資本市場發展起來時,他已經隱退享受生活了。反觀巴菲特和索羅斯,活躍至21世紀,因此在亞洲地區的知名度遠超彼得·林奇。
這位極具影響力的“股票天使”向吳耀祖發出了邀請,他對此頗感興趣,於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