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遊艇廠設在這裡合情合理,便於運輸。不過這片美景,更適合做一處彆墅。”
大衛笑著回應:“以後這裡歸你所有,你想怎樣使用都行。”
說完,他疑惑地瞥了眼莉莉絲,她雖知吳耀祖即將收購riva,卻毫無反應。
細細一想,這也正常。阿茲慕前年剛收購貝蒂,不可能立刻出售。
於是邊走邊低聲詢問吳耀祖:
“那位小姐似乎對你頗為在意,你是不是打算同時買下riva和貝蒂?”
在他看來,那個女人如此上心,或許隻是希望被阿茲慕收購的貝蒂能再次成為獨立品牌,由貝蒂家族重新管理運營。
吳耀祖搖搖頭答道:
“我要建造一艘超百米的巨型遊艇,現有的阿茲慕和貝蒂顯然無法勝任。riva收購後可參與部分設計。”
“巨型遊艇?”大衛驚訝地追問,“這得花多少錢?”
“預算控製在2億之內。”吳耀祖語氣輕鬆地說。
大衛沉默片刻後問道:“為何一開始就讓彆人接手riva呢?”
“造出來又如何?船廠位於內陸湖泊旁,完工後怎麼運出?”吳耀祖冷冷掃視他,“你本就不熱衷遊艇事務,賣了豈不是更好?念及你是新交之友以及彼得的情麵,5000萬我都答應。”
“可總覺得錯過了重要訂單。”儘管理解其中邏輯,大衛仍惋惜道,“2億啊……約翰,你在金融市場如此揮霍無度嗎?先前私人飛機、收購riva都算不上,如今這艘超艇,簡直是……”
簡直是對金錢的漠視!
大衛·梅隆細細思量,除了繼承家族資產外,至今快30年的努力,所得似乎不及這年輕人一擲千金的豪邁。
短短時間裡,他僅憑自身努力積累的財富,遠遜於對方購艇所花的金額。
真是令人憤慨!
聽聞大衛的感歎,吳耀祖平靜回應:
“每個人天賦不同,我隻是恰好擅長金融市場操作,正如你擅長銀行業務一般。大衛,巴菲特提及,在你領導下,紐約梅隆銀行始終是全美業績最佳分支。”
大衛搖搖頭謙遜道:“或許我略有專長。但身為紐約分行管理者,若連第一都做不到,那確實太差勁了。”
梅隆家族源遠流長,在美國政壇與經濟中曾占據舉足輕重地位,掌控金融、鋁業、石油、煤炭、造船、鋼鐵等數百家大型企業。
這般超級富豪家族的影響貫穿美國商業、政治、金融、慈善及藝術品收藏界。
鼎盛時,梅隆家族堪稱美國頂級名門望族。
僅以梅隆銀行為例,其資產規模達300億美元,在全美排名前列。
步入21世紀後,梅隆銀行與紐約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梅隆銀行,躍升為美國十大銀行之一。
然而,梅隆家族最為鼎盛的時期,是安德魯·梅隆執掌家族的幾十年前。
那時,梅隆家族的財富遠超洛克菲勒、福特、杜邦等集團,更勝於休斯、卡特、亨特等新興富豪家族。
如今,曆經百餘年發展,家族成員繁衍眾多,資產雖在持續增長,卻因分家而逐漸分散,整體凝聚力已大不如前。
在這種局麵下,梅隆家族昔日的影響力已不複存在。
即便如此,若家族全體聯合,依然足以震懾任何美國豪門。
可惜,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如今的梅隆家族早已四分五裂。
大衛·梅隆便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這支梅隆家族曾掌控著梅隆銀行的核心資產。
幾輪分家之後,到了大衛這一代,其影響力僅局限於紐約市的梅隆銀行。
家族餘蔭讓大衛·梅隆與其父得以輕鬆成為億萬富翁,並主導紐約的梅隆銀行事務。
若要謀求更高成就,則需個人努力。
大衛之父表現優異,使家族資產擴張數倍,這也為大衛奠定了基礎,得以享受富二代生活。
上述信息源自吳耀祖返港後,委托新組建的國際商業顧問團隊深入調查所得。
吳耀祖為何對大衛·梅隆展開調查?
因為他有意與大衛合作。
“假設……我是說假如。”吳耀祖注視著大衛,“如果我收購一家美國銀行,大衛,你是否願意負責管理它?”
此言令大衛略顯錯愕。
大衛不解吳耀祖意圖,警惕地打量著他:
\"我目前仍在梅隆銀行任職,這個身份可能不太適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你確實需要我的幫助,或許我可以考慮,但這要看具體情況。\"
吳耀祖聽聞此言,嘴角微揚,隨即轉移了話題。
收購一家美國銀行,讓梅隆銀行的員工站在台前,同時與華爾街聯手,這是吳耀祖的戰略構想。
他的目標還包括打造美國第四大電視網絡,滲透赫斯特家族的媒體帝國,並通過電影文化影響好萊塢,最終與華爾街的巨頭們展開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