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對於尚昊一家人來說格外特彆,他們決定前往奶奶家共度這個重要的節日。就在昨天下午,大姨突然給媽媽打來了電話,關切地詢問道:“妹妹呀,你這會兒在忙啥呢?有沒有吃晚飯啦?打算啥時候回家呀?”媽媽一邊熟練地包著餃子,一邊笑著回答大姨:“姐,我這會正跟咱媽還有大嫂一塊包餃子呢!至於回家的時間嘛,目前還沒定下來,也不太清楚具體啥時候能回。不過我初八就要上班了,所以應該不會太晚回去的。”
媽媽掛掉大姨的電話後,又想起前幾天給姥姥姥爺買的鞋子。於是她趕忙打開手機查看快遞記錄,驚喜地發現鞋子已經送達目的地。可是姥爺好像還沒有把快遞取回家呢。媽媽趕緊撥通了姥爺的電話,提醒他彆忘了去拿快遞。姥爺接到電話後問道:“閨女啊,那你到底啥時候能回家來看看我們老兩口啊?”媽媽耐心地解釋道:“爸,奶奶家這邊初一初二都不走親戚的,得等到初三才出去拜年走動。初四的時候我們就準備動身往回趕啦,但這次不會直接回淮南哦,我們還計劃順道去趟九華山。您還記得吧,去年咱們去過一次,按照習俗得連著去三年才行呐。”姥爺聽後表示理解地點點頭說道:“行嘞,知道你們的情況就行。要是實在沒時間回來就算啦,以後有空了再回來也是一樣的。隻是你們在外頭可得多注意安全喲!”
“知道了!”我興奮地喊道。然後轉過頭去詢問爸爸媽媽:“陝西有啥特彆的東西呀?”媽媽看了一眼爸爸,開口說道:“寶貝兒,咱們來問問你爸吧,他可能比較清楚哦。”於是我又把目光投向了爸爸。
爸爸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乾嘛非要帶特產回去啊?有時間直接回來不就行了嘛。”聽到這話,媽媽可不樂意了,她連忙反駁道:“哎呀,老公,這可不行!我的那些同事、咱們的鄰居,還有家裡人可都知道我今年跑到陝西來了。要是我就這樣空著手回去,那多不好意思呀!所以必須得買點禮物帶回去才像話嘛。”
爸爸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嗯,也是這麼個理兒。要說陝西鹹陽武功縣啊,那裡倒是有四樣挺有名的特產。這讓我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
武功的第一個特產是普集燒雞。這燒雞外表金黃油亮,肉質鮮嫩多汁,光是聞著那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每當逢年過節,普集燒雞總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這美味,歡聲笑語不斷。
第二個特產是倪家大鍋盔。它厚實而有嚼勁,麥香十足。據說這種鍋盔有著悠久的曆史,是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無論是直接吃,還是搭配菜肴,倪家大鍋盔都能給人帶來滿足的口感。
旗花麵則是武功的第三個特產。那薄如紙的麵條,配上五顏六色的臊子,就像一麵飄揚的彩旗,故而得名旗花麵。吃一口,麵條爽滑,湯汁酸辣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最後一個特產是武功鎮餄餎。這是一種用蕎麵製作而成的美食,口感筋道,再加上特製的調料,那味道簡直絕了。
爸爸和媽媽的描述讓我對武功縣的這四個特產充滿了期待。我想,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品嘗這些地道的美食,感受那裡獨特的風情。
媽媽好奇地問爸爸:“不是說陝西有八大怪嗎?這八大怪和陝西特產還不一樣啊?”爸爸放下手中的碗筷,微笑著回答媽媽的問題。
陝西八大怪,那可是陝西獨特地域文化的生動體現。就說那“麵條像褲帶”,又寬又長的麵條,一根就能裝滿一碗,吃起來勁道十足。還有“鍋盔像鍋蓋”,大大的鍋盔厚實又耐放,帶著濃濃的麥香。“油潑辣子一道菜”,紅紅的辣子被熱油一澆,“呲啦”一聲,香氣四溢,無論是夾饃還是拌麵,都讓人食欲大增。“碗盆難分開”,那大碗大碗的美食,儘顯陝西人的豪爽。“帕帕頭上戴”,曾是陝西勞動人民遮陽擋塵的實用之選。“房子半邊蓋”,獨特的建築風格反映了當地的氣候和生活智慧。“姑娘不對外”,過去姑娘們多留在本地,也體現出陝西人對家鄉的熱愛與留戀。“凳子不坐蹲起來”,在街頭巷尾,常見人們蹲著聊天,自在又愜意。
而陝西的特產,那更是豐富多樣。聞名遐邇的肉夾饃,酥脆的饃夾著多汁的鹵肉,咬上一口,滿嘴留香。羊肉泡饃也是一絕,鮮美的羊肉湯搭配饃饃,暖胃又暖心。富平的柿餅,霜白軟糯,甜蜜可口。臨潼的石榴,個大籽紅,汁水飽滿。還有那香甜的甑糕,紅棗、糯米和芸豆的完美結合,讓人回味無窮。
媽媽聽著爸爸的介紹,不住地點頭,眼中充滿了對陝西這片土地的向往。
陝西八大怪,是陝西人民生活習慣和民俗風情的獨特展現;陝西特產,則是這片土地給予人們的美味饋贈。它們都承載著陝西深厚的曆史文化和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共同構成了陝西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地域特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爸爸笑著對媽媽說:“有機會我陪你一起去尋找八大怪,品嘗武功縣的特產,領略真正的陝西特產!”媽媽欣然應允,一家人都沉浸在對未來旅行的美好憧憬之中。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便踏上了前往奶奶家的路途。一路上,風景如畫,尚昊趴在車窗邊好奇地張望著外麵。到達奶奶家時,奶奶早已經站在門口迎接。進了屋,屋子裡彌漫著飯菜的香氣。大家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起了團圓飯。
飯後,尚昊纏著爺爺講以前的故事。爺爺就說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在陝西闖蕩的經曆,那些有趣的人和事聽得尚昊津津有味。
很快就到了初三,一家人出去拜年,收到了不少紅包和尚昊愛吃的零食。初四出發去九華山的路上,尚昊一直在想象九華山的樣子。到達九華山腳下,看到那巍峨的山峰和繚繞的雲霧,尚昊興奮地歡呼起來。他們沿著山路慢慢往上爬,途中遇到一些虔誠的信徒。到了山頂,俯瞰著壯麗的景色,尚昊心想這一趟真是太值了。之後他們順利返程,雖然有些疲憊,但心中滿是美好的回憶。回到家後,尚昊迫不及待地向小夥伴們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小夥伴們眼睛放光,圍著他不停地問東問西。尚昊得意地拿出從九華山帶回來的小紀念品分給大家,講述著山上的奇景和趣事。
媽媽也沒閒著,開始整理從陝西帶回來的各種特產。她精心挑選了一部分,準備送給鄰居和同事。當鄰居和同事收到特產時,都紛紛誇讚,媽媽心裡樂開了花。
不久後,爸爸履行承諾,帶著媽媽開啟了尋找陝西八大怪之旅。尚昊隻能待在家裡,不過每天都能通過視頻通話了解爸媽的行程。爸媽每到一處,都會給他發來照片或者短視頻,尚昊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陝西的獨特魅力。
這次家庭的係列旅程過後,尚昊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庭,也對遠方充滿了向往。他暗下決心,長大後要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體驗更多不同的風土人情。日子一天天過去,尚昊漸漸長大。大學畢業後,他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旅遊博主。憑借著兒時積累下的對各地風土人情的濃厚興趣,以及對旅行真摯的熱愛,他的博客吸引了眾多粉絲。
每次出行,尚昊總會帶上父母當年旅行時留下的小物件當作幸運物。他走遍了許多地方,在旅途中也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一次在雲南的深山裡,他迷路了,幸好得到當地一位彝族老鄉的救助。這位老鄉熱情地帶他參觀了古老的彝族村寨,讓他體驗了獨特的彝族風俗,如火把節等。
多年後,尚昊出版了一本關於自己旅行見聞的書籍。書裡不僅有他自己的故事,還穿插著父母曾經旅行中的趣事。這本書一經推出,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他用這種方式將家庭的溫暖與旅行的快樂傳遞給了更多的人,也實現了自己小時候暢遊天下、體驗不同風土人情的夢想。隨著尚昊的書越來越暢銷,他有了更多資金可以投入到旅行當中。他決定再次重走一遍父母走過的路線,從老家出發到陝西,再到九華山。
當他來到陝西時,找到了父親提到的那些特產老店。店主聽聞他的來意後,熱情地招待了他,並告訴他許多關於特產背後不為人知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讓尚昊對陝西的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九華山上,他碰到了一位老者正在講述這裡的佛教文化淵源。尚昊認真傾聽並記錄下來,他想把這些內容加入到新版書籍當中。
回到家中,尚昊把一路上的新見聞整理成書稿。新書發行後,更多的人因為這本書對家庭旅行產生了向往。尚昊看著讀者們的反饋,心中滿是欣慰。他深知,自己傳承的不僅僅是旅行的樂趣,更是家庭之間那種深厚的情感紐帶,這份情感將會隨著他的書一直延續下去。尚昊的成功激勵了身邊很多人。他的一個朋友小王受其影響,也開始規劃家庭旅行。小王找到尚昊取經,尚昊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之後,尚昊並沒有停止腳步。他計劃開啟一場環球旅行,探索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在籌備期間,他重新翻出了父母早年旅行時拍的照片,那些模糊卻充滿回憶的畫麵,讓他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終於,尚昊踏上了環球之旅。第一站是歐洲,他走進古老的城堡,感受中世紀的神秘氣息;在法國的小鎮,他品嘗正宗的法式大餐,欣賞浪漫的薰衣草田。每到一處,他都會像之前那樣用心記錄。
回國後,他舉辦了攝影展,展出自己在環球旅行中的精彩瞬間。展覽吸引了無數遊客,大家在一幅幅作品前駐足觀看,仿佛跟著尚昊一同遊曆了世界。尚昊站在展廳一角,看著人們臉上的驚歎與羨慕,心中充滿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傳播旅行文化與家庭溫情的道路還很長,但他會堅定地走下去。在之後的歲月裡,尚昊依然熱衷於旅行分享。他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粉絲的信件,信中滿是對他旅行生活的向往和對他傳遞家庭溫暖理念的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