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北口為白草口,南口為太和嶺口。
相傳早年間朝廷以潘美為帥,楊繼業為先鋒鎮守北地,三軍來到雁門關安營紮寨。
潘美讓楊繼業到關口外駐紮,即白草口,當時此口並無名稱,潘美想羊怕吃敗草,就把這裡叫敗草口好了,試圖把楊業困死關外。
後來楊業遭潘美陷害,百姓紀念楊家,便將敗草口改為白草口,因為羊怕吃敗草喜吃白草。
南口的太和嶺口,則是直通代州腹地一線。
此時的太和嶺口處,寒風凜冽,吹得人臉上生疼。
狹窄的山道上,不少運糧草的推車堵成了長龍。百姓們一個個麵色凝重,被寒風吹得發紅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焦急。
“該死的契丹人!”一個等著交付糧草的百姓忍不住暗罵道,他啐了一口,眼神中滿是憤怒和怨恨,“都入冬了,還要寇邊,真是不想讓咱們過個安生年!”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顫抖,呼出的白氣瞬間被吹散。
“那你還運糧過來?”旁邊一個年輕些的百姓好奇地問道,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疑惑。
“給楊家運糧,老子就是餓死了,爬,也得送過來!”先前那百姓瞪了他一眼,語氣堅定而豪邁。他挺了挺胸膛,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豪。
“楊家為咱們守著這雁門關,不知道多少楊家兒郎戰死沙場。沒有人楊家,咱們早就死幾輩子了!如今契丹人犯邊,楊家有難,咱們老百姓要是不幫襯著,還算什麼人?”
年輕百姓聽了,臉上露出敬佩的神色,點了點頭,“大哥說得對,我也是這麼想的。隻是這契丹人太可惡了,燒了楊家的糧草庫房,咱們送過去的這點糧食,也不知道夠不夠用。”
“能幫一點是一點唄。”另一個百姓插嘴道,他拍了拍年輕百姓的肩膀,“我們村裡把剩下的糧食都運過來了,咱們少吃一口沒事,大不了挖草根,啃樹皮,打仗可是拚命,萬不能少一口!”
“俺們村子也是都把家底拿出來了,除了種子糧沒動。”年輕百姓歎了口氣,說道。“真希望這仗能早點打完,咱們也能過上幾天安穩日子。”
就在這時,前方傳來了一陣呼喊聲:“大家加快點速度,彆磨磨蹭蹭的,前麵還等著糧草呢!”
百姓們聽了,紛紛加快了推車的速度,艱難地朝著前方走去。
在關口,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著。
接收糧草的楊士亮身著鎧甲,神情嚴肅卻又帶著幾分感激,不停地拱手致謝。
他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與擔當。
“辛苦鄉親了,這些糧食算是俺們楊家借的,等之後,俺楊家肯定還!”楊士亮話裡透著真誠,這些糧草對於如今缺糧的楊家軍來說,是救命的糧食,而鄉親們能在此時此刻送來過冬的糧食,這份情誼更是重如泰山。
“還個啥!”運糧的裡正五大三粗,滿臉的豪氣,他大氣地把手中條子一撕,眼睛一瞪,說道,“你這後生,說的啥話,要說還,也是俺們給你們楊家還命!沒你們,俺們村早死絕了!”
然而,這邊話還說著,後麵幾隊一直低頭運糧的漢子,走到關口,身形一頓,緊接著,他們迅速從糧草袋子下麵抽出兵刃,直奔關門而去。
“殺!”其中一人惡狠狠地大喊一聲,聲音中充滿了暴戾。
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顯然是有備而來。
楊士亮臉色瞬間一變,眼神中閃過一絲驚愕與警惕。他毫不猶豫地抽出腰間的長劍,大喝道:“有敵襲,護好糧草,守住關門!”
一時間,關口處喊殺聲四起,楊家軍士兵們與這些突然發難的漢子們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而那些漢子們,也個個凶狠異常,他們揮舞著兵刃,不顧一切地向前衝,不管是運糧的百姓,還是守關的兵丁,俱是一刀一個,毫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