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汴梁,皇城之內。
一名內侍手捧奏本,快步走到禦前,躬身說道:“陛下,此為滄州之盟奏本!”
趙佶聽聞,神色微微一動,伸手接過奏本。
滿朝文武的目光也瞬間聚焦過來。
趙佶緩緩展開奏本,目光在字裡行間快速掃過,臉色隨著閱讀的深入而不斷變化。
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微微點頭,群臣在殿下皆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聲響,整個朝堂安靜得落針可聞。
趙佶讀完奏本,趙佶輕輕合上,陷入沉思。
童貫在奏本中詳細闡述了與金國完顏希尹談判的過程,從雙方對燕雲十六州歸屬的激烈爭論,到大宋提出以歲幣和邊境貿易為籌碼,再到金國最終提出讓出部分州縣的提議,以及最後金國要求的歲幣數額,事無巨細,一一呈明。
“諸位愛卿,對於這滄州之盟,你們有何看法?”趙佶抬起頭,目光緩緩掃過群臣,開口問道。
話音剛落,一位身著緋袍的大臣出列,躬身說道:“陛下,燕雲十六州乃我大宋故土,收複之心,滿朝文武有之。但金國狼子野心,此次雖願讓出部分州縣,恐怕也是心懷叵測。還望陛下三思,不可輕易答應,以免日後留下禍患。”
另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如今遼國勢弱,若能與金國結盟,先滅遼國,再從長計議燕雲之事,也不失為一種策略。況且,歲幣之事,大宋此前也有先例,隻要能換取邊境安寧,暫時付出一些代價,也未嘗不可。”
兩位大臣的觀點針鋒相對,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大臣讚同前者,認為金國不可信,應謹慎對待結盟事宜;有的則支持後者,覺得這是收複燕雲的難得機遇,不應錯過。
蔡京懷抱笏板,穩穩地站在朝臣隊列之中,雙目微垂,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他身著華麗的朝服,袍角隨著輕微的氣流微微擺動,卻絲毫不影響他那沉穩的站姿,仿佛這朝堂上的紛爭於他而言不過是過眼雲煙。
蔡京心中對這滄州之盟有著自己的盤算。
以他多年在官場摸爬滾打的經驗,深知此事利弊皆存。
金國的崛起勢頭迅猛,大宋若與之結盟,看似能借助其力收複燕雲十六州,可金國的野心絕不止於此,一旦結盟,未來局勢恐難以掌控。
然而,若不結盟,遼國雖已衰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宋獨自麵對,也並非易事。
此刻朝堂上群臣爭論不休,他卻並不急於表態。
蔡京很清楚,在這種關鍵時刻,過早表明立場並非明智之舉。
他要先觀察皇帝的態度,揣摩聖意,再結合各方言論,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發聲時機。
畢竟,他在這朝堂上經營多年,勢力龐大,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朝局走向,絕不能因一時衝動而做出錯誤決策。
微微眯起的雙眼中,偶爾閃過一絲精芒,蔡京看似在閉目養神,實則在暗中留意著每一個人的言行。
他在等待,等待那個能讓自己話語分量最重、影響力最大的時刻,發出最具決定性的聲音。
“都說貴人語遲,蔡愛卿,此時總該開口了吧?”皇帝目光落在蔡京身上,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期許與調侃。朝堂上的爭論已然持續了一陣,皇帝深知蔡京心思縝密,老謀深算,一直期待著他能給出獨到的見解。
“陛下!”蔡京嗬嗬一笑,神態從容,緩緩出班,恭敬地行了一禮。他身姿挺拔,雖年事已高,但那股久居高位的威嚴與自信絲毫未減,“結不結盟,全憑聖裁!”
蔡京的聲音不高不低,卻清晰地傳遍朝堂的每一個角落,瞬間讓原本嘈雜的爭論聲安靜了下來。眾人都知道,蔡京這是要發表關鍵意見了。
“問題是,結盟之後,我大宋該何時,何地,進攻遼國,奪取燕雲!奪取之後,如何守住,此為關鍵!”蔡京微微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上皇帝的視線,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他深知,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結盟與否隻是第一步,後續的戰略規劃才是決定大宋能否真正從此次聯盟中獲利,實現收複燕雲十六州。
“蔡愛卿所言極是。”皇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認同。
此前群臣爭論的焦點大多集中在是否結盟上,卻鮮有人深入探討結盟之後的具體戰略。
“依愛卿之見,何時何地進攻為宜?又該如何守住燕雲?”皇帝緊接著追問道,滿朝文武也都豎起耳朵,等待著蔡京的回答。
蔡京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遼國如今內憂外患,國力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根基猶在。此時若貿然進攻,恐難以速戰速決。依臣之見,可先與金國商定,待金國出兵吸引遼國主力,我大宋則出兵側翼,攻其不備。如此一來,既能避免與遼國正麵硬拚,損耗過多兵力,又能借助金國之力,增大勝算。”
“至於何地進攻,燕雲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應選擇其防禦相對薄弱之處,如涿州、易州等地,作為突破口。一旦突破,便可長驅直入。”蔡京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著大致的戰略方向。
“而奪取燕雲之後,要想守住,絕非易事。需在當地加強軍事防禦,修築堅固的城池堡壘,派駐精銳之師長期駐守。同時,安撫民心,經略地方。如此,方可確保燕雲之地長治久安。”蔡京一口氣說完,再次躬身行禮,等待著皇帝和群臣的反應。
朝堂上一時間陷入了沉默,眾人都在思索著蔡京所言的可行性。
這一番言論,既有對當前局勢的精準分析,又有詳細的戰略規劃,讓在場眾人不得不佩服蔡京的老辣與遠見。
“老成謀國之言!”趙佶撫掌笑道,“之前童愛卿已經說了攻取燕雲戰略,此中合約種種,不過是手段而已,取燕雲才是目的!蔡愛卿,尋些青年才俊,悉心培養,之後也好調往燕雲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