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契丹移民們神色慌張,相互奔走相告。
原本安靜祥和的街區瞬間變得嘈雜不堪,孩子們被嚇得哇哇大哭,女人們則緊緊拉住家人,眼中滿是恐懼與迷茫。
一些契丹男人聚在一起,低聲商議著什麼,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慮,不時朝著城門的方向張望。
有幾個契丹青年忍不住,朝著城門衝去,想要看個究竟。
他們擠過慌亂的人群,卻隻見城門處塵土飛揚,傷員的哀嚎聲隱隱傳來。
潰兵們一個個丟盔棄甲,不顧隊形,不顧營號的,狼狽地往城裡湧,口中呼喊著遼軍的凶猛。
這一幕讓契丹青年們心中一緊,他們意識到,雄州,這個多年不見戰火的州城,這一次真的是要麵臨戰爭了!
等他們回到契丹移民的聚集區,將看到的情形說完,便坐在一邊,看向中間的幾位老人。
那些老人低頭相互說了幾句,便抬頭說道:“咱們可都是契丹人啊!”
那語氣中帶著一絲複雜,既有對自身民族身份的認同,又隱隱透著無奈。
“可是在大遼咱們也沒活成人樣啊!”一個中年漢子大聲反駁道,臉上滿是憤懣。
他想起在遼國時,繁重的賦稅、貴族的欺壓,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生活毫無尊嚴可言。
“就是,我是契丹人,回去又能如何?”一個年輕後生也跟著附和,他在雄州生活多年,早已習慣了這裡相對安穩的日子,“在遼國,咱們這樣的普通百姓,不過是任人魚肉的命。”
“咱們跑宋國來,為的不就是能活下來嘛,可是要回到遼國,咱們之前什麼身份,現在什麼身份?”一位婦人抹著眼淚說道。
她的丈夫在遼國時因得罪了貴族,被無端陷害,一家人無奈之下逃到宋國。
如今若再回到遼國,等待他們的不知又是怎樣的結果。
人群中一陣沉默,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雖然他們都是契丹人,但遼國的過往讓他們心有餘悸。在雄州,他們雖然身為移民,卻也能勉強維持生計,過著相對平靜的日子。
可如今遼軍兵臨城下,他們麵臨著艱難的抉擇。
這時,一位年長的老者站了出來,他環顧四周,緩緩說道:“大夥先彆慌。咱們在雄州生活了這麼多年,這裡早已是咱們的家。宋軍平日裡對咱們也沒什麼壞心思。如今遼軍打來,咱們若跟著亂,怕是咱們自己性命難保!”
眾人聽了老者的話,紛紛點頭。
“諸位!”一年輕的漢子緊接著站起來,神情嚴肅且激動,“咱們都是契丹人啊!不管家裡之前有沒有從軍的,但是契丹人的習性諸位應該都有所耳聞!破城之後,屠城三日!”
人群中頓時響起一陣驚呼聲和議論聲。
許多人臉上重新浮現出恐懼之色,屠城的場景光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他們想起遼國軍隊以往在戰場上的殘酷手段,那些被攻破城池後生靈塗炭的慘狀仿佛就在眼前。
“這……這可如何是好?”一個婦人顫抖著聲音說道,眼中滿是絕望。
“不能讓遼軍破城!”一個中年男人握緊了拳頭,咬牙說道,“咱們得幫宋軍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