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價又漲了!”
“一斤鹽要七百文?”
“多少!”
“七百文!”
“嫌貴?那有便宜的,一斤鹽多半斤泥!三百文一斤!”
“老子寧願回去添兩口土坷垃,也不買這泥巴鹽!”
京西,荊湖區域,鹽價幾乎是翻著翻的漲!
百姓們在鹽鋪前罵罵咧咧,卻又無可奈何。
一些人無奈地轉身離開,邊走邊嘟囔著要想辦法去弄些私鹽來。
而鹽鋪的夥計則一臉不屑地看著眾人,嘴裡還小聲嘀咕著:“沒錢還嫌貴,有本事彆吃鹽啊。”
“這日子還怎麼過啊,鹽都吃不起了,以後是不是連飯都要吃不上了!”一個婦人拉著孩子,滿臉愁苦地說道。
“聽說啊,是上麵的官老爺們又改了鹽法,所以這鹽價才漲得這麼厲害。”一個穿著長衫的書生歎了口氣,搖頭說道。
“什麼鹽法不鹽法的,苦的還不是咱們這些老百姓!”一個壯漢狠狠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以前雖然鹽價也不便宜,但也沒像現在這樣高啊。七百文?哪年也沒這個價啊!”
人群中有人提議道:“要不咱們一起去官府請願,讓他們把鹽價降下來?”
“哼,你以為官府會聽咱們的?他們才不管咱們死活呢,隻知道收錢!”立馬有人反駁道。
“唉!都忍忍吧,那邊貼布告了,讀布告的衙役頭說了,是為了支持咱們官家北伐燕雲,南下剿匪,才提的鹽價!等打完仗,說不得這價就下來了!”
“屁!天下就沒有吃了骨頭把肉吐出來的狗!”
整個京西南北二路,荊湖南北二路,甚至永興軍路,秦鳳路,皆是鹽價大漲!
六路之地的百姓叫苦不迭。
鹽商一個個雖然賺的也多,但是每一天收錢都收的膽戰心驚!
“這次可真是賺大發了,這鹽價漲得,比咱們預想的還厲害啊。”
“是啊,多虧了和上麵的人打好了關係,不然哪有這麼好的事。”
“不過,也得小心點,彆鬨得太過分了,要是惹出亂子來,咱們也沒好果子吃。”
“怕什麼,有那些官老爺們頂著呢。”
幾人說著,都相互苦笑起來,說是有官老爺頂著,那些老爺什麼樣,誰不清楚,有事第一個跑,果子熟了第一個摘!
他們不可是那些無知蠢人,這真要出了亂子,一個倒黴的是糧商,另一個倒黴的就是他們鹽商!
吃不起糧,餓死之前肯定有人鬨事!
吃不起鹽,等有人揭竿而起第一個死的就是他們!
此時,在官府衙門內,官員們也在討論著鹽價的事情。
“這鹽價漲得太高,恐怕會引起民憤啊。”一個書吏模樣的人憂心忡忡地對房州知州說道。
“你以為我願意?蔡相親自下的條子,上麵有命令,要增加鹽稅,不漲鹽價怎麼行?”知州不耐煩地說道,“再說了,這些老百姓能鬨到哪裡去,給他們點厲害瞧瞧,他們就老實了。一天天這官當得,也是心驚膽顫!去,給那些保正,知縣的說一聲,看好那些刺頭,有鬨事的,全都給我趕緊關起來!抓去服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