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給我站住!”童貫拔出腰間的佩劍,指向北方,“身後就是長安,是長安的百姓!今日若退,西夏人進城後,咱們的妻兒老小都要遭殃!將士們,是個爺們!隨雜家死守京兆府!”
士兵們被童貫的吼聲震住,紛紛停下腳步。
可當西夏先鋒部隊的騎兵出現在視線中時,還是有人忍不住顫抖起來,那些西夏騎兵個個身材魁梧,身披重甲,手中的馬刀在陽光下閃著寒光,光是那股氣勢,就足以讓未經戰陣的宋軍士兵膽寒。
八月中旬,西夏大軍抵達京兆府城下,十萬兵馬將城池團團圍住,營寨連綿數十裡,旗幟遮天蔽日,號角聲、戰馬嘶鳴聲晝夜不絕,壓得城中軍民喘不過氣來。
李乾順並未立刻下令攻城,而是派人將勸降書射進城內,勸降書中承諾,若童貫開城投降,可保他榮華富貴,若頑抗到底,城破後必將屠城。
童貫看完勸降書,當場將其撕得粉碎,扔到城下:“告訴李乾順,雜家乃大宋臣子,是官家的家臣!寧死不降!想要拿下京兆府,先踏過我的屍體!”
可私下裡,童貫卻憂心忡忡,城中的糧草已經不多了。
京兆府原本的糧倉可容納五十萬石糧食,可由於朝廷連年搜刮,加上去年關中大旱,糧倉早已空虛。
尤其是趙佶西狩,那位朱勔接管京兆府後,雖儘力籌措糧草,卻隻征集到十萬石,如今城中軍民加起來近五十萬人,這點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更糟糕的是,城外的糧道已被西夏軍切斷,想要從外界運糧進來,難如登天。
為了節省糧草,童貫不得不下令實行配給製,士兵每人每日發放兩升米,百姓每人每日發放一升米,老弱婦孺減半。
可即便如此,糧食還是在快速減少。
城牆上的士兵們常常餓著肚子守城,有的士兵甚至因為饑餓暈倒在城頭上。
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不少人家已經開始以野菜、樹皮充饑,街麵上不時能看到因饑餓而死的流民屍體。
糧草短缺引發了更嚴重的問題,軍心渙散。
八月十六日深夜,兩名宋軍士兵趁著夜色,想要偷偷打開城門投降西夏,被巡邏的士兵發現,當場抓獲。
童貫親自審理此案,得知這兩名士兵家中已有親人餓死,他們投降西夏,隻是想混口飯吃。
童貫心中五味雜陳,最終還是下令將兩人斬首示眾,可看著城牆上士兵們麻木的眼神,他知道,這樣的事情,遲早還會發生。
更讓童貫絕望的是,勤王的援軍依舊杳無音訊。
去往各地求援的信使有的在路上被西夏軍俘虜。
而在皇城之內,趙佶正忙著舉行道教儀式,祈求“神仙護佑”!
對於京兆府的危急局勢,隻是隨口下令“令種師中速發援兵”,卻沒有任何實際動作。
不僅用度未減,甚至還調用了戶部的儲備銀!
開始建造各種祭祀神壇,金銀禮器!
而種師中的西軍,此時正被西夏軍牽製在環慶路,根本無法抽身馳援京兆府。
八月十八日,西夏軍發起了第一次攻城。
李乾順下令集中兵力攻打京兆府的北門,上萬名西夏士兵推著攻城錘、扛著雲梯,朝著城牆衝來。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雖然饑餓疲憊,卻還是奮力抵抗,箭矢、滾石、熱油如雨點般落下,西夏士兵紛紛倒地。
可西夏軍人數眾多,倒下一批,又衝上來一批,城牆下很快堆滿了屍體,護城河的水被染成了紅色。
激戰持續了整整一天,西夏軍傷亡近萬人,卻始終無法攻破城門。
李乾順見狀,下令停止進攻,可他臉上卻沒有絲毫沮喪,他知道,京兆府就像一座快要耗儘燃料的燭火,隻需再加一把勁,就能將其徹底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