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世隆的喊話,在田虎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他原本的部下,大多知道他為人耿直,不會說謊。
田虎麾下一都六十人的兵卒,在聽到黨世隆的喊話後,連夜偷偷撬開東門北側的缺口,趁著夜色逃出城,向大乾軍的“勸降站”投誠。
當他們在“勸降站”吃到熱氣騰騰的肉湯餅子時,不少人忍不住哭了。
“終於能吃飽飯了,再也不想打仗了!”
除了黨世隆,還有不少被俘的田虎軍士兵加入勸降隊伍。
他們有的講述自己被俘後的經曆,有的勸說昔日戰友認清形勢,有的甚至詳細介紹投誠後的流程。
這些現身說法,比單純的政策宣傳更有說服力,畢竟,說話的人是他們曾經的同伴,可信度更高。
“勸降站”內,大乾軍的士兵們熱情地接待每一位投誠者。
先給他們端上熱飯熱湯,再登記他們的信息,詢問他們的意願,願意回家的,發放路費和證明。
願意參軍的,編入新兵隊伍,進行訓練。
這種人性化的對待,讓投誠的士兵們深受感動,不少人甚至主動提出,要繼續留在“勸降站”,幫助勸說更多的戰友。
薑齊巡視過後,叫來嶽飛。
“師兄,如何?”
“師弟,還可更進一步,”薑齊笑道,“親友親友,友這一條你用了,親這一麵,如何不用?”
“這……”
薑齊提出的“親屬喊話”策略,更是給了田虎軍致命一擊。
大乾軍發動太原周邊的百姓,尋找城內田虎軍士兵的親屬,然後將他們帶到前沿陣地,讓他們通過喇叭向城內喊話,親情的力量,遠比政策和說教更能打動人心。
太原城外的一處高地上,一位大娘正拿著喇叭,對著城內哭喊道:“兒啊,我是娘!家裡分了三畝地,還蓋了新房子,你快回來吧!彆跟著田虎打仗了,他連飯都不給你們吃,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娘可怎麼活啊!”
這位大娘的兒子是田虎麾下的一名士兵,已經多半年沒回家了。
自從聽說大乾軍讓親屬喊話,王大娘就主動找到了大乾軍,希望能勸兒子回來。
不遠處,一位嫂子正抱著年幼的兒子,對著城內喊道:“當家的,你快回來吧!孩子天天喊著要爹,大乾軍說你投誠了就能回家,還能分地!咱們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彆再打仗了!”
那嫂子的丈夫原本是個農民,被田虎強行征入軍中,如今已經快一年沒見過家人了。
這些帶著哭腔的喊話,像一把把尖刀,刺在田虎軍士兵的心上。
他們大多是被強行征入伍的農民,家裡有父母、妻子、孩子,原本就不想打仗,如今聽到親人的呼喚,更是再也忍不住。
一名士兵在聽到母親的喊話後,偷偷抹掉眼淚,當晚就趁著巡查的機會,逃出城,向大乾軍投誠。
他見到母親後,母子倆抱在一起,哭得撕心裂肺:“娘,我再也不打仗了,咱們回家種地!”
六月一個月內,因親屬喊話而投誠的田虎軍士兵就有近萬人。
不少士兵投降後,第一件事就是問能不能回家,有的則主動要求加入大乾軍,希望能保護家人,讓更多的人過上安穩日子。
在大乾軍的心理攻勢下,田虎軍的軍心徹底瓦解。
士兵們要麼偷偷投誠,要麼在城內消極抵抗,田虎的命令再也沒人願意執行。
七月初的太原城,早已沒了往日的防禦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