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清晨,西北的朝陽剛灑在韋州城的城牆上,關勝部的炮兵部隊已率先拉開架勢,攻克韋州、突破西夏第一道防線的戰鬥,正式打響。
“開火!”隨著關勝一聲令下,數十門火炮同時轟鳴,炮彈帶著刺耳的呼嘯聲砸向韋州城牆。
火炮轟鳴的餘音尚未消散,煙塵還在城牆缺口處彌漫,一支身著特殊鎧甲、手持炸藥包的隊伍,已如離弦之箭般向著城門衝去,這是關勝麾下的倭人步兵突擊隊,他們肩負著用炸藥包摧毀韋州城門、為大軍開辟通道。
“萬歲!”突擊隊的士兵們一邊衝鋒,一邊高聲呐喊。
他們穿著輕便的皮甲,腰間綁著特製的炸藥包,導火索早已備好,隻待靠近城門便點燃。
韋州城的守軍見狀,立即從城牆上向下射箭,弩箭如雨點般射來,不少倭人士兵中箭倒地,卻沒人停下腳步,後續的士兵踩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向著城門衝鋒。
離城門還有十餘步時,一名倭人小隊長率先點燃導火索,抱著炸藥包衝向城門,身後的士兵們也紛紛效仿。
“轟隆!轟隆!”連續幾聲巨響,炸藥包在城門上爆炸,火光衝天,煙塵彌漫。
城門的木質結構被炸毀,碎片飛濺,不少守軍被爆炸的衝擊波掀翻。
可城門的石質門框仍未完全倒塌,還有士兵在城門口抵抗。
“繼續上!”突擊隊的指揮官嘶吼著,又一批倭人士兵抱著炸藥包衝了上去。
他們不顧城牆上的箭雨,直接將炸藥包貼在城門的殘垣上,點燃導火索後,有的士兵甚至沒有撤離,而是選擇與城門同歸於儘。
“轟隆——”最後一聲巨響,韋州城的大門終於轟然而倒,碎石與木屑散落一地,一條通往城內的通道徹底被打開。
煙塵中,幸存的倭人突擊隊士兵揮舞著長刀,率先衝入城內,為後續的大乾軍步兵開辟出安全區域。
他們的鎧甲上沾滿了鮮血與塵土,不少人身上帶著傷,卻依舊眼神銳利,嘶吼著向城內的西夏守軍發起進攻,這場殉爆破城,雖讓突擊隊傷亡過半,卻為大乾軍攻克韋州,撕開了最關鍵的一道口子。
關勝見狀,下令道:“圍三缺一!留出一條通往鳴沙城的退路,減少守軍的抵抗意誌。”
激戰至9月12日淩晨,最後一股西夏殘軍順著預留的退路,向鳴沙城逃竄。
關勝率領大乾軍進入韋州城,城內百姓紛紛湧上街頭,迎接大乾軍。
韋州城的攻克,標誌著西夏第一道防線徹底崩潰。
大乾軍打開了西夏南部的門戶,得以直逼黃河岸邊,為後續進攻第二、三道防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關勝攻打韋州的同時,郝思文部在賀蘭山腳下展開行動,目標是切斷西夏軍最後的西逃退路,蘇峪口與滾鐘口,這兩處是賀蘭山為數不多的可通行山口,若能控製,西夏軍便再也無法向西逃竄。
九月十日拂曉,郝思文將部隊分為兩路,分彆突襲蘇峪口與滾鐘口。
蘇峪口的西夏守軍僅有千餘人,且多為老弱殘兵,麵對大乾軍的步兵正麵衝鋒與騎兵側翼包抄,根本無力抵抗。
不到一個時辰,蘇峪口便被攻克。
滾鐘口的守軍雖稍多,卻因缺乏支援,在大乾軍的猛攻之下,也僅堅持了兩個時辰便潰敗。
半天時間內,郝思文部便殲滅賀蘭山山口的駐守敵軍,控製了這兩處關鍵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