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午後,西北的陽光依舊熾熱。
孫安率領的攻城先頭部隊,率先抵達興慶府城郊。
部隊在距離城牆約三裡的地方停下腳步,開始構築臨時陣地,士兵們快速挖掘戰壕,將火炮與投石機架設在戰壕後方,炮口對準興慶府的城牆,偵察兵則匍匐前進,靠近城牆勘察地形,記錄守軍的布防情況哪裡有碉堡、哪裡的城牆最薄弱、哪裡的壕溝水位最深,都一一標記在地圖上。
遠處的興慶府城牆,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堅固。
三層碉堡群沿著城牆排列,城牆上的投石機與床弩隱約可見,城外的壕溝裡灌滿了黃河水,水麵泛著冷光。
守城的西夏禁衛軍士兵,正趴在碉堡裡,警惕地盯著城外的大乾軍,時不時有弓箭射向大乾軍的偵察兵,卻因距離太遠,大多落在了空地上。
孫安騎在戰馬上,觀察著城牆的情況,眉頭微微皺起:“李仁忠這老小子,倒是把防禦做得挺足。”
身邊的副將說道:“將軍放心,咱們有火炮,再厚的城牆也能轟開!”
孫安點點頭,卻並未放鬆警惕,“不可大意,興慶府是西夏的最後都城,守軍定會拚死抵抗。傳令下去,讓炮兵部隊先校準目標,明天清晨,發起第一輪炮擊!”
隨著孫安的命令下達,士兵們開始忙碌起來。
炮兵們調整火炮的角度,根據偵察兵提供的距離,計算炮彈的落點。
步兵們檢查雲梯與炸藥包,確保攻城器械完好。
騎兵們則在陣地外圍巡邏,防止西夏軍的小股部隊偷襲。
城郊的空氣漸漸變得緊張起來,大乾軍的營地與興慶府的城牆之間,仿佛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戰線。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城牆上,給這座銅牆鐵壁鍍上了一層金色。
孫安站在營地前,望著遠處的興慶府,心中清楚,一場慘烈的攻堅戰,即將在明天拉開序幕,而這場戰鬥的勝利,將決定西夏王朝的最終命運。
此時的興慶府城內,李仁忠還在向麾下將領吹噓著銅牆鐵壁,卻不知城外的大乾軍早已做好了準備,隻待黎明到來,便會發起雷霆一擊,將興慶府徹底擊碎。
郝思文率領的部隊,繼續堅守賀蘭山山口,這裡是西夏軍西逃的唯一通道,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郝思文在山口的防禦工事基礎上,又增設了更多連弩與轟天雷,確保哪怕有少量敵軍突破,也能將其殲滅在山口之內。
同時,按照圍三缺一的戰術安排,郝思文故意在興慶府北側留出一條小路,看似給守軍留了突圍生機,實則早已在小路兩側的山林中布下隱蔽的阻擊部隊。
這些阻擊部隊輕裝簡行,配備弓箭、炸藥包和小炮,專門針對突圍的西夏軍。
郝思文很清楚,絕境中的敵軍若有逃生希望,反而會失去死戰的決心,更容易在突圍時被伏擊殲滅。
九月十九日傍晚,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消失在興慶府城牆後,城外的大乾軍營地突然陷入詭異的安靜,沒有了白日的操練聲,沒有了武器的碰撞聲,連士兵們的交談聲都變得細若蚊蠅。
這份安靜的背後,是屠龍手孫安精心策劃的地下突襲,土工作業,正式開始。
孫安麾下的戰士們早已備好鐵鍬、鐵鎬與木板,趁著夜色的掩護,分批從城郊的土坡出發,向興慶府東門城牆方向潛行。
土坡與城牆之間是一片開闊的田野,雖無遮擋,卻因夜色濃重,成了天然的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