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川蜀邊境,寒風凜冽,種冽的軍帳內卻氣氛凝重。
一場決定吐蕃戰局的戰術會議正在進行。
麵對吐蕃聯軍將主力集中於瑪爾敢天險的部署。
種冽指著帳中沙盤道:“正麵硬拚,我軍必遭重創,川軍正麵攻擊,側翼迂回,最為合適!將大部隊劃分為北線、南線兩大作戰集群,各集群由得力將領統領,各司其職。”
“北線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細分為左、中、右三路。”
“中路主力由本帥親自率領,配備火炮、床弩等重型裝備,任務是穩步推進,向瑪爾敢近郊施壓,吸引吐蕃軍主力注意力,為側翼迂回創造條件!”
“左路部隊依托各部族仆從軍的山地作戰優勢,由吳玠率領,在瑪爾敢北側雪山開辟小徑,襲擾吐蕃軍側翼補給線,牽製其兵力!”
“最關鍵的右路,則由王進統領,麾下包含史文恭率領的騎兵支隊與輕裝步兵,核心任務是長途奔襲,翻越雪山搶占恩達鎮,切斷吐蕃軍西退邏些城的通道,完成關門打狗的關鍵一步。”
“南線部隊則由欒廷玉掛帥,承擔牽製、攻心。此部有雙重使命,一方麵,沿雅礱江南下,封堵吐蕃軍向大理方向的退路,防止高泰明的大理殘兵增援;另一方麵,欒廷玉需針對吐蕃軍中的西夏潰軍展開政治攻勢,這些西夏殘兵本是被迫參戰,士氣低落,正是瓦解吐蕃軍的突破口。”
“此戰的關鍵,在於各部協同,不求速勝,但求全殲。”
種冽在戰前動員時強調。
“王進部要快,史文恭的騎兵必須如期拿下恩達鎮,欒廷玉部要穩,既要斷退路,更要攻心;中路軍則要沉住氣,正麵壓迫不可鬆。”
正月六日,年節的喜慶尚未消散,大乾軍各路部隊已悄然向預定目標挺進,一場橫跨雪域的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王進統領的北線右路部隊,率先開啟艱苦征程。
史文恭率領的騎兵支隊與步兵部隊,冒著高海拔的嚴寒,踏上翻越雪山的道路。
雪山之上,積雪沒膝,寒風如刀割,戰士們的盔甲結滿冰霜,臉頰凍得通紅,卻無一人退縮。
為減輕負重,他們隻攜帶乾糧、武器與禦寒衣物,渴了嚼雪,餓了啃凍硬的青稞餅。
史文恭身先士卒,親自探路,多次避開雪崩、冰裂等危險。
經過三天三夜的奔襲,部隊終於抵達恩達鎮外。
此時的恩達鎮,僅有少量吐蕃軍駐守,他們根本沒想到大乾軍會從雪山方向而來。
史文恭抓住戰機,下令騎兵發起突襲,馬蹄聲震徹山穀,吐蕃守軍瞬間潰散。
至正月九日清晨,恩達鎮被成功占領,大乾的赤紅旗插在鎮中最高處,吐蕃軍西退邏些城的通道被徹底切斷,瑪爾敢已成孤城。
與此同時,種冽率領的中路主力穩步推進。
在距離瑪爾敢十裡的山穀中,吐蕃軍依托碉堡、投石機構築防線,試圖阻擋大乾軍。
種冽並未貿然進攻,而是先令火炮部隊轟擊碉堡,將吐蕃軍的防禦工事摧毀大半。
隨後,步兵部隊列陣衝鋒,與吐蕃軍展開白刃戰。
大乾軍戰士訓練有素,配合默契,很快突破防線,逐步逼近瑪爾敢城下,形成強大的正麵壓迫。
南線的欒廷玉則將“攻心為上”的策略發揮到極致。
在雅礱江南岸,吐蕃軍依托河流布防,欒廷玉並未急於進攻,而是令士兵向對岸喊話:“西夏的兄弟們,你們本是西夏百姓,為何要為吐蕃賣命?隻要放下武器投降,大乾軍保證你們平安返鄉,還能分得土地!”
同時,他還派人將寫有投降政策的傳單綁在箭上,射向吐蕃軍營。
吐蕃軍中的西夏潰軍本就無心作戰,看到傳單後人心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