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種冽在雪域高原接收吐蕃之時,江南的戰火已向嶺南蔓延。
盧俊義在肅清兩浙路摩尼教餘孽與山賊後,與江南西路的林衝部會師,共同製定了“三路並進、海陸協同”的廣南東路攻略計劃。
這一布局既發揮了陸軍攻堅的優勢,又借助海軍的機動性切斷敵軍退路,力求一舉平定嶺南。
右路為主攻部隊,由林衝率領本部人馬,從江南西路出發,沿贛江而下,目標直指廣南東路的北部門戶韶州、廣州。
林衝麾下部隊配備了改良後的火炮與床弩,擅長攻堅戰,此前在江南剿匪中屢立戰功,此次承擔突破敵軍北線防線的核心任務。
中路為牽製部隊,由盧俊義親自統領,從兩浙路南下,經福建路西部,向廣南東路的惠州、潮州推進,這一路既能分散敵軍兵力,又能堵住敵軍向閩粵邊境逃竄的通道。
左路則為海軍部隊,由阮氏兄弟率領,從杭州灣返回夷州島休整後,沿東南海岸線南下,負責從廣南東路沿海登陸,配合陸軍行動,同時切斷敵軍從海上逃亡的可能。
“此次進軍,務必速戰速決,不給前宋潰軍喘息之機!”盧俊義在戰前動員時強調,“林衝部要猛,撕開防線;中路軍要快,搶占要地;海軍要準,封死退路。三路協同,定能一舉拿下廣南東路!”
這套周密的作戰計劃,將大乾軍的海陸優勢發揮到極致,為後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正月二十二日,嶺南的寒風尚未褪去,林衝部已抵達韶州城外。
韶州作為廣南東路的北大門,前宋官軍在此部署了萬餘人馬,依托丹霞山的險要地形,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城牆加高至三丈,城外挖掘了深兩丈的壕溝,溝內布滿尖刺,城頭上還架設了床弩與投石機,妄圖憑借天險阻擋大乾軍。
林衝抵達後,並未急於進攻,而是先派斥候摸清敵軍防線的薄弱環節。
得知韶州北門的防禦相對薄弱,且後方有一條小河可運送火炮後,他當即下令:“將火炮運至北門城外,明日拂曉,發起總攻!”
當晚,戰士們趁著夜色,沿著小河將十門火炮悄悄運至北門城外的隱蔽處,做好了進攻準備。
次日拂曉,隨著林衝一聲令下,火炮轟鳴聲震徹山穀。
一顆顆炮彈呼嘯著飛向韶州北門,城牆上的防禦工事瞬間被炸毀,磚石飛濺,前宋士兵慘叫著四處逃竄。
“衝鋒!”林衝親自擂鼓助威,麾下步兵部隊發起衝鋒。
戰士們踩著簡易木橋跨過壕溝,搭起雲梯攻城,轟天雷開路,與前宋士兵展開白刃戰。
城頭上,前宋官軍本就士氣低落,麵對大乾軍的猛攻,很快便潰不成軍。
不到一個時辰,韶州北門被攻破,大乾軍順利入城。
攻克韶州後,林衝部馬不停蹄,繼續向廣州方向推進。
沿途州縣的前宋守軍,聽聞韶州陷落,大多不戰而降,少數負隅頑抗者,也被林衝部迅速擊潰。
至正月底,林衝部已推進至廣州城北郊,對廣州形成合圍之勢。
就在林衝部猛攻韶州的同時,中路盧俊義部也加快了推進速度。
盧俊義率領部隊從兩浙路南下,過福建路,經汀州進入廣南東路境內,沿途避開敵軍主力,專挑防守薄弱的州縣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