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邏些城“鴻門宴”的消息,是隨著一名從吐蕃逃回的大理商隊傳入羊苴咩城的。
當高泰明於邏些殿中被斬,首級懸於城門的細節被反複確認時,整個大理都城瞬間陷入死寂,隨後便被恐慌與混亂吞噬。
高氏府邸的朱漆大門前,擠滿了前來打探消息的族人與官員,往日裡車水馬龍的府邸,此刻卻彌漫著悲戚與焦躁的氣息。
高泰明不僅是高氏家族的嫡長子,更是大理軍權的實際掌控者,他的死,如同抽走了高氏家族的頂梁柱。
這份恐慌很快蔓延至朝堂。
早朝之上,國主段正嚴身著褪色的龍袍,端坐在冰冷的龍椅上,雙手不自覺地顫抖。
他眼前浮現出高泰明往日裡手握兵權、威壓朝堂的模樣,心中既有對高氏失勢的隱秘慶幸,更有對大理未來的深切憂慮。
“諸位卿家,高將軍遇難,吐蕃已歸大乾,如今大乾勢不可擋,我大理若再頑抗,恐有亡國之危。”
段正嚴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當務之急,是即刻擬寫國書,向大乾上表請封,願為藩屬,以保我大理安寧。”
他的話音未落,朝堂之下便響起一聲厲喝:“國主此言差矣!”
高氏長老高智升拄著拐杖,一步步走出朝列,白發與胡須因憤怒而抖動:“高將軍為抗擊大乾、守護大理而死,屍骨未寒,國主便要屈膝求和,這是對高將軍的背叛,更是對大理列祖列宗的褻瀆!”
他環視朝堂,目光掃過高氏親信,聲音陡然拔高:“大乾雖強,卻遠在中原,我大理有橫斷山脈為天險,龍首關為屏障,麾下亦有兩萬精兵,為何不能一戰?若國主執意求和,我高氏絕不答應!”
隨著高智升的表態,朝堂上的高氏親信紛紛附和。
“不可求和”
“與大乾決一死戰”
段正嚴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滿是無奈。
自大理立國以來,段氏王族便始終被高氏架空,如今高泰明雖死,高氏仍掌控著大理八成以上的兵權,朝堂上的官員也多為高氏親信,他這個國主,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傀儡。
他張了張嘴,想要反駁,卻在高智升淩厲的目光下,最終垂下了頭。
大理此刻的處境,進退兩難。
此時的荊湖,救災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
災民安置點內,百姓們排隊領取糧食,醫學生們穿梭在帳篷之間,為患病的百姓診治,空氣中雖仍有災後的疲憊,卻已多了幾分生機。
然而,在臨時搭建的軍帳內,氣氛卻異常凝重。
薑齊手持一份來自大理的軍報,眉頭緊鎖,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軍報上詳細描述了大理朝堂的爭論,以及高氏家族阻攔段正嚴上表請封、執意抵抗的態度。
薑齊狠狠將軍報放在案上,目光掃過帳外忙碌的救災場景,心中的怒意漸漸升騰:“契丹已平,黨項歸降,吐蕃俯首,如今大乾一統之勢已成,區區大理,彈丸之地,竟敢如此狂妄,阻攔國主請封,妄圖抗衡大乾,真是不知死活!”
他猛地一拍案幾,桌上的茶杯應聲晃動,茶水濺出杯沿。
“傳朕旨意!”薑齊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即刻組建南征大軍,命雲龍為主將,率領一萬五千兵丁出征大理;祝永清、祝萬年兄弟為副將,協助雲龍統籌軍務,負責前線作戰;李彥仙率部殿後,掌管糧草補給與後方防禦,確保大軍後路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