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關的失守,讓羊苴咩城徹底暴露在大乾軍的兵鋒之下。
這座大理都城失去了最後的天然屏障,城內人心惶惶。
段正嚴坐在宮殿內,麵色凝重地與權臣高泰運商議對策。
此時大理軍主力已在沿途戰鬥中損耗大半,剩餘的不足三萬人馬,多是臨時拚湊的步兵,有前宋潰兵、地方鄉勇,甚至還有被迫征召的百姓,不僅缺乏統一指揮,士氣更是低落到了極點。
“國主放心,臣已下令動員城內百姓加固城防,東門、北門等關鍵城門都部署了主力部隊,即便大乾軍來攻,也能堅守數月!”
高泰運這個新相國,作為此時大理實際掌權者,語氣雖堅定,眼底卻藏著焦慮。
他親自坐鎮城頭統籌防禦,將城內僅存的床弩、投石機儘數搬上城牆,又在城內街巷設置路障、挖掘陷阱,準備在城破後展開巷戰。
段正嚴則穿梭於貴族府邸與百姓聚居區,試圖安撫人心:“大乾軍雖勢眾,但我大理城池堅固,隻要大家同心協力,定能守住都城!”
可長期的政治分裂與接連的戰事失利,早已讓人心浮動。
貴族們擔憂家族地位不保,暗中轉移財產。
百姓們害怕戰火波及,紛紛收拾行囊,想要逃離都城。
更致命的是,掌權的高氏家族內部也出現了裂痕,高泰明的叔父高升祥,作為分封在善闡府的一支,早已暗中盤算退路,不僅拒絕派兵支援羊苴咩城,還與周邊部落聯絡,妄圖在大理覆滅後保全自身勢力,其麾下的防禦力量,幾乎成了虛設。
此時的羊苴咩城,就像一座風雨飄搖的孤城,看似有防禦部署,實則內部早已千瘡百孔,難以抵擋大乾軍的猛攻。
攻克龍首關後,雲龍率領十萬大乾軍兵臨羊苴咩城下。
看著眼前堅固的城牆,他並未急於發起進攻。
羊苴咩城作為大理都城,城高池深,若強行猛攻,必然會造成大量傷亡。
經過深思熟慮,和李彥仙討論過後,雲龍決定采取圍而不打、先勸後攻的策略,力求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都城。
第一步便是切斷外援、製造壓力。
大乾軍在羊苴咩城四周紮下營寨,形成嚴密的包圍圈,禁止任何人員、物資進出。
同時,將後續運來的小型火炮與拋石機部署在城牆外圍,每日定時轟擊城牆。
炮彈雖未集中攻擊一處,卻能不斷破壞城牆結構,更能在城內製造恐慌。
每當火炮轟鳴,城內百姓便紛紛躲進地窖,守軍也緊繃神經,時刻擔心城牆被攻破。
第二步則是派遣使者勸降。
大乾軍的勸降使者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早年曾在大理為官,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朝堂格局。
接到雲龍的命令後,他身著素色官服,懷揣勸降信,僅帶一名隨從,緩緩走向羊苴咩城的北門。
城牆上的大理軍士兵手持弓箭,警惕地盯著他,直到確認他無攜帶武器,才放下吊筐,讓其坐在筐內,將他引入城內。
穿過冷清的街道,李謙來到大理的宮殿前。
此時的宮殿雖仍保持著往日的威嚴,卻難掩蕭條,庭院內的花草無人打理,守衛的士兵也麵帶疲憊,不複往日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