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集團涵蓋《東方日報》《東方娛樂報》《東方經濟報》《東方體育報》以及《馬經》等多種報刊,總計每日銷量約150萬份,《東方日報》占大頭,日均達百萬份。其餘幾份剛上市不久,整體銷量加起來也是每日150萬份,算下來每月應有4500萬份。
然而,實際銷量卻驟降至3600萬份,少了900萬份,降幅高達百分之二十。
尤其《東方日報》的銷量從每日100萬跌至75萬,而娛樂報和其他經濟類報紙合計僅下滑5萬份,這意味著《東方日報》的日銷量直接減少了25萬份,占比達三分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最新報表顯示,這種趨勢仍在加劇。若問題得不到解決,下個月的業績恐怕更加慘淡。
作為家族核心產業,《東方日報》對馬氏兄弟至關重要。
“董事長,您長期在外,我本就打算彙報此事。”杜玉成苦笑道,“我們的銷量下滑,主要是因為星辰日報的競爭壓力。不僅是我們,其他報業也普遍遭遇了市場份額的大幅縮水,隻不過我們的情況稍好一些。”
“星辰日報?”馬西珍眉心緊鎖,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這個名字,他有所耳聞,是一份新創刊的報紙。初入這一行時,就見識過它大刀闊斧的布局。
“上回你不是說,星辰日報難以成事嗎?”馬戲珍冷聲問杜玉成。
“確實如此。”
杜玉成點頭後補充:“但如今已非往日。當年星辰報業能日銷五十萬份,娛樂報占一半,其餘為馬經和經濟報,而日報日銷僅五萬份左右。可現在,我調查得知,昨日星辰報業單是《星辰日報》便賣出六十八萬份,加上娛樂報、經濟報及馬經報,總銷量破百萬,達到一百零五萬份。”
“什麼?一百零五萬份?”
馬戲珍聽罷,震驚不已。
這《星辰日報》問世不過一年,竟從零起步,日銷量直逼百萬。
而《東方日報》,原本日銷達一百五十萬份,因銷量銳減兩成,目前約一百二十萬份。星辰報業現已成為香江第二大報業集團,僅落後《東方日報》十五萬份左右,且差距正逐步縮小。
若局勢繼續發展,星辰報業可能很快超越《東方日報》,成為香江頭號報業巨頭。
馬戲珍意識到,若再無所行動,東方報業失去龍頭地位隻是時間問題,或許兩三個月內即見分曉。
“為何《星辰日報》變化如此巨大?”馬戲珍麵露凝重,向杜玉成追問。
一個月前,其日銷量還徘徊於五萬份上下,如今卻突增至六十八萬份。
“因《尋秦記》。”杜玉成苦笑道。
“尋秦記?”
馬戲珍疑惑地重複這個名字,繼而詢問:“那是什麼東西?”
"這是一部連載於《星辰日報》的長篇小說。"杜玉成緩緩開口。
馬戲珍聽後,臉色驟沉:"就憑一部小說,就把咱們《東方日報》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當年查良鏞的《明報》也沒這般能耐。"
誠然,即便當年《明報》連載《射雕英雄傳》時,也未達到如此影響力。
"我查過資料,起初《星辰日報》確因這部小說吸引了不少讀者,短短三天內,發行量從三萬飆升至十萬。那時我也未放在心上..."
杜玉成話語間透著一絲失落:"可後來我發現錯了。他們的排版和內容更新,絲毫不遜色於我們,某些方麵甚至更出色。加上小說本身的吸引力,《星辰日報》才迅速崛起..."
他搖了搖頭,歎氣道:"若能重來,我絕不會掉以輕心。"正如馬戲珍所言,這小說的確精彩,他讀過,確實令人賞心悅目。但僅靠一部長篇小說就想帶動報紙銷量,顯然不太現實。
發行量破十萬已屬難得,然而當連載結束後,報紙勢必回落原狀。
更沒想到的是,《星辰日報》的排版風格比我們更簡潔,一目了然,文章內容同樣無可挑剔。
《東方日報》有的,《星辰日報》必定有;《東方日報》沒有的,它也有補充。不僅如此,其評論區以第三方視角客觀分析,不偏袒任何一方。
無論立場強弱,都保持中立態度。比如,前幾天西貢地區發生了惡性拆遷事件,三人因此傷亡。
事情源於房地產開發商與拆遷戶已達成協議。然而,就在拆遷前夜,某拆遷戶突然返現,要求再加一千萬補償,否則阻撓施工。這種情形無論何時何地都常見,而這次更是鬨出人命。一支涉及黑社會的拆遷隊不慎殺害了拆遷戶全家,僅剩一對十二三歲的兄妹。
此事件引發全城熱議,輿論幾乎一邊倒支持拆遷戶。就連東方日報的評論也持相同立場。唯有星辰日報發表文章,讓整座城市陷入沉思。
文章從第三方視角出發,首先指責拆遷戶的貪念引發悲劇。當然,開發商的做法也不可原諒,但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暴力手段絕不可取。
星辰日報的評論令許多人反思:拆遷戶的行為顯然違法,即便簽署了協議後又反悔,這種做法合理嗎?若拆遷方妥協,其他住戶是否會效仿,最終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公眾理性思考,星辰日報逐漸贏得民心。其銷量迅速接近東方日報。聽罷杜玉成的報告,馬戲珍表情嚴肅,意識到東方日報迎來了強勁對手。
一旦東方日報難以支撐,便會被踩下深淵,淪為星辰日報的墊腳石。
畢竟,東方日報與星辰日報的內容高度雷同,注定無法並存。
不隻是星辰與東方,所有日報的內容幾乎都大同小異。
“董事長,接下來該怎麼辦?”杜玉成望向馬戲珍,詢問道。
他已經黔驢技窮。
若真有良策,他早就不至於拖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