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號,已到達安全地帶。4號、5號的任務進展如何?”
倉庫內兩名雇傭兵聽見對講機響動,其中一人迅速回應,另一人則守住出口以防蘇子文偷襲。
“我是5號,我這兒出了點狀況,似乎老大擋住了我們的退路,請求三號支援。”
被架住的三號聽到隊友求救,立刻回應。
“我是3號,我過不去。我已經用堵住他們,使他們無法接近倉庫。若我離開,這些家夥定會蜂擁而上。”
這番話一出口,四號與五號也無計可施。他們這邊已牽製了不少人,要讓他們此時前來支援實在不易。
“我是首領,我來增援。”一號傭兵迅速做出決定,既然眼下自己無事,那就該助隊友一臂之力。
站在門口持ak47的蘇子文聽見了他們的交談,從這些對話中,他推斷出不少信息。例如,對方至少有五人,其中一位首領正在行動,另有兩人在此處,還有一個正趕來支援,最後一個始終沉默,不知所蹤。
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最是危險,蘇子文對此心知肚明。
然而,蘇子文並未驚慌。他能感知十秒後的危機,這讓他有了正麵迎戰的信心。同時,他也意識到,此刻隻能依靠自己。
蘇子文深知,在對方通話之際正是最佳出擊時機。這種機會,他絕不會錯過。
不過,通話時僅一人開口,另一人必然是守槍待命,這一點毋庸置疑。
蘇子文先虛晃一招,現身片刻後立即退回。果然,他剛現身,裡麵的人便開火了。
但對方很快反應過來,蘇子文此舉並非真攻,而是誘敵之策。
隨後,射擊停止。
蘇子文聽到停火信號,再次發起進攻,以出其不意、兵不厭詐的方式展開反擊。
儘管蘇子文之前未能看清這兩人的具體位置,但他迅速探頭瞄準,開始猛烈掃射。
顯然,這樣的戰術充滿風險,但蘇子文已將風險降至最低。
探出頭來,即便被擊中可能一擊斃命,但哪有這麼精準的神槍手。
蘇子文一陣掃射,那兩名雇傭兵怎會傻站著等他攻擊?早已有人抓起炸裂的鐵片擋住身子,成功避開子彈。
不知是蘇子文運氣不佳,還是對槍械不夠熟悉,竟一槍未中。
“該死!居然沒打中,一定是槍的問題,下次絕不再用它,這麼好的機會都浪費了。”蘇子文不滿地盯著手中武器。
若槍能發聲,定會反諷他的槍技,分明是他自己技術欠佳,卻怪罪於槍。
蘇子文一輪掃射耗儘彈藥,迅速退回,換上新彈匣,準備再次出擊。
雇傭兵慶幸自己命大,或許對方槍法太差,否則早已中招。兩人急忙尋找掩護,以免暴露位置。
然而,一號已悄然逼近,三人局麵更安全些。蘇子文無法預知何時遭遇狙擊,這對敵方而言是極大優勢。
雇傭兵雖已藏身,卻保持警惕,距離蘇子文僅一步之遙。若蘇子文貿然闖入,他們有信心給予重創。
蘇子文並未輕舉妄動,意識到自己的猛烈攻擊已引起對方警覺。若此時貿然闖入,無異於自尋死路。
當前形勢對蘇子文極為不利,敵方已有援軍趕到,而己方卻無人支援。時間拖得越久,局勢越不明朗。
蘇子文決定變換策略,改從另一側發起進攻。倉庫本有一扇正門,如今的缺口不過是炸藥臨時開辟的入口。
正在猶豫之際,蘇子文發現地上的長樹枝,心生一計。倉庫門雖有鎖,他雖有鑰匙,但開門難免發出聲響,容易暴露行蹤。一旦被察覺,後果不堪設想。
他拾起樹枝,嘗試用樹枝撬鎖。經過一番努力,鎖終於有了鬆動跡象。
屋內的人聞聲迅速回頭,注意到門邊有異動,難道蘇子文要從正門攻入?眾人立即提高警惕,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兩名雇傭兵商議後決定分工合作,一人守門,另一人守住炸開的缺口。如此一來,無論蘇子文從哪個方向進入,都將陷入包圍。
蘇子文再次用力撬了幾下鎖,隨後悄然移動到缺口處,探頭觀察,未見任何人影。顯然,那三人已提前找到藏身之處。
蘇子文暫時未感受到威脅,這意味著接下來十秒內不會有危險。他鼓起勇氣邁進一步,想進一步確認敵人位置。
忽然,他察覺到潛在的危機,但他此時剛向前邁出一步,真正的危險將在十秒後降臨。
蘇子文明白,再向前多走幾步,就可能遭遇不測。然而,他並未選擇撤退,而是堅持查明敵人確切位置。至少目前,危險尚未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