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翰、李振華到蒙山司令部去見了首長。首長肯定他們在湖西肅反中的作為,尤其是在複雜環境下,仍堅持取得了總部、華中局的支持後,才采取行動。
湖西事件就這樣徹底成為了過去,人要向前看,還有很多的事情等待他們去處理。
交談中,首長又問起李振華上次去蘇北怎麼會想到修扞海堤。李振華把同老船工交談,以及與熊大正交談的事來做借口。首長也隻能感歎這小子的想法天馬行空,真是一員福將。當初黃克誠強行撤離沿海民眾,可也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好在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楊文翰、李振華詳細彙報陸房突圍以及各根據地之行的情況,還講到了軍工部的突破。
首長告訴楊文翰、李振華,中央也想在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建立火箭炮、火箭筒廠,要李振華這段時間要挑選一批人才出來,準備去前往太行山。另外共產國際也在打聽這兩種武器。
李振華感到比較意外,共產國際是從那裡得知這兩種武器的。
首長在根據地待了10天,在10天裡山東軍區黎玉、楊文翰等向他詳細彙報了山東軍區根據地的發展的成就,地方黨委的建設。首長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工業、農業全方位的了解了山東根據地。了解到的越多,他就越意識到提前大規模進入山東的重要性,由於提前進入並提前發展起來,國府成立的蘇魯戰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山東軍區的擠壓,但國府卻無可奈何。沂蒙軍區現在已可全麵壓製蘇魯戰區,反而是蘇魯戰區無論從糧餉、民眾動員上都需要仰仗新四軍。這在皖南是不可想象的。他又去了周邊的鄉村走訪,又去參觀工礦企業,檢查了部隊的訓練及後勤保障情況。
李振華則一頭紮進了軍工部,他一麵和熊大正商量抽調的人員,一麵與熊大正一起探討火箭發射車。熊大正還覺得奇怪,本來中國的汽車就少,李振華告訴他這是為共產國際準備的。
首長臨行之前,把大家召集到司令部。表揚了沂蒙軍區,肯定了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稱沂蒙根據地、蘇北根據地的發展速度出乎他的預料,對於李振華,肯定了他在沂蒙軍區發展中的作用。
李振華道:老首長,您可不要這樣誇我,我怕我自己要飛上天了,我隻是提出了一些建議,具體實施完成的還是同誌們的功勞。
首長滿意的點點頭,告訴了大家,處理完山東的事情後,我準備先去江北指揮部,估計要待挺長一段時間,皖東根據地東接蘇北、蘇中根據地,北接淮北根據地與山東軍區相聯,西接無為根椐地與皖南、鄂豫皖相聯,位置非常關鍵。前期從江北指揮部調出不少老部隊及乾部,他要去看看才放心,同時力爭把皖東打造成一個樞紐,通過這個樞紐使各根據地新四軍整合成一盤棋,真正的聯動起來。
沂蒙軍區很讚同這種想法,現階段皖東力量得到加強的確可以整合各根據地連成一片,聯動起來。李振華提出我軍在現階段要適當隱藏實力,作戰以營連遊擊為主,攻擊目標定為中小據點。相對日軍我軍實力不足,要儘量避免過早暴露實力,成為日軍首要打擊目標,另一方麵也可以儘量避免國府的猜忌。李振華覺得要加強鄂豫皖的力量,要與李先念部連成一體,那裡有大彆山、桐柏山做為依托,有一定的縱深,又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大家在司令部討論了很久。第二天首長就啟程了。
又過了兩天,延安總部來電:沂蒙軍區副參謀長李振華護送軍工小組一同前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完成後前往廷安總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黎玉、楊文翰對於李振華離開雖然不舍,但總部特意點名要求,兩人也隻好放行,此次去延安學習的還有山東軍區從地方、軍隊中抽調的二十多名乾部也一起隨行。
行軍路線已經定了下來,先到魯南穿過津浦鐵路過微山湖到達湖西,從湖西到冀南再到晉冀豫,最後進入山西太行山到達八路軍總部。隨行保衛的是軍區警衛連,李振興、李振中赫然在列。楊文翰下了死命令,警衛連要確保李振華及軍工人員、學員的安全。他還特意從軍工部調來了5具火箭筒及足夠的彈藥。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
李振華對於此行沒有抵觸,他也還想到處多看看,多認識認識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一行人10月23日從蒙山出發,過魯南,在鐵道遊出隊隊的協助下順利越過津浦鐵路,穿過微山湖到達湖西。
2個月後再一次來到湖西,魚台穀亭鎮氣氛已完全不同,李振華在這受到根據地的熱情接待,不少根據地領導從外地趕來向李振華表示感謝。根據地乾部更是拉著李振華不放。李振華盛情難卻,在湖西停留了三天。根據地調集了一個營的兵力護送李振華一行進入冀南。
11月中旬,李振華一行到達冀南,正好冀南七大代表們接到命令,要前往延安,途八路軍總部。兩支隊伍合在一處,在部隊掩護下,晝宿夜行,披星戴月,於夜半時分在內丘縣北、堯山縣西橫穿平漢路,穿過了這道嚴密的封鎖線,就告彆了華北大平原,眼前呈現連綿不斷的山地。一行人終於進入太行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又經過三天的跋山涉水,於12月中旬到達八路軍總部: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這裡一行人分成兩部分,冀南七大代表、沂蒙軍區抗日學員休息了兩天啟程去延安,李振華及軍工人員留了下來。
李振華見到了參謀長左權。左權聽到李振華的名字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兼管著八路軍的軍工生產,知道李振華可以說是一手領導創建了新四軍的軍事工業。從延安總部、新四軍軍部調來的軍工人員經常提起李振華。高性能火藥、飛雷炮製作方法已經擴散到各個根據地,這其中李振華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次來又是協助八路軍製作火箭炮、火箭筒。在這次接見前,左權親眼目睹了火箭筒的試射,威力驚人。以左權的眼光,不難看出此種攻堅武器對缺乏重武器的八路軍的意義。不僅是武器製造方麵,左權還知道李振華還編寫了新四軍步兵操典,連排進攻戰術三三製,對軍隊政治及文化教育有獨特的見解,寫過《論台兒莊大戰後日軍進攻方向》、《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等。參與指揮了魯南大捷、陸房突圍等一係列戰鬥,成建製消滅過日軍一個大隊。這是一個從戰略、戰術上都很有一套的軍中後起之秀。
李振華對左權也是仰慕已久。左權是抗戰中我軍犧牲的軍階最高的將領,黃埔軍校第一期,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隊,八路軍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被冠以軍事家的36位中的一位。左權是正兒八經的伏龍芝軍事院校的畢業生,左權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另外,1942年左權與劉伯承合譯的《蘇聯工農紅軍的步兵戰鬥條令》被第十八集團軍即第八路軍)總司令部列為步兵戰術教育的基本教材。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