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李春嘛,趙州橋就是他修建的,他居然還活著?”人群中有人認出了青年,忍不住驚呼道。
趙州橋!
李春!
兩個名字出來之後,瞬間讓眾人眼前一亮,此人居然是修建趙州橋的李春,倒是一個名人。
連同南北的趙州橋何其重要,他的建造者居然出現在了這裡,讓眾人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剛才自己一群人居然與李春一起噴王昊,當真是一件幸事啊!
“李春兄弟,你說這個包圍高句麗靠不靠譜啊,我們大隋這麼厲害了嗎?”
“如果這圖是真的話,那高句麗是離死不遠了,他無路可逃啊!”
眾人陷入了興奮之中,萬萬沒想到原本好像已經快不行的大隋,現在居然這麼厲害。
先前還和大隋五五開的高句麗,轉眼間好像就已經要死了一般,這實在是太爽了。
楊倓則是被李春的身份給震驚了,心中不禁暗自吃驚道:“李春居然沒死,這真是太好了,這可是頂尖的橋梁專家,水利大師啊!”
趙州橋和它的建造者李春,在1400年的曆史見證下,他們已經是成為了傳奇。
這可以說是古代橋梁技術巔峰之作,曆經千年而不衰,這種實力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加上剛才他的分析,足以看出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可以敏銳地察覺到當前局勢。
毫無疑問,眼前的李春就是一個超級人才,這次自己出來收獲不小啊。
經過剛才那群人的話,他也對李春修建趙州橋之後的事情有了一定了解。
原來修建趙州橋之後,他就奉命各地修建橋梁,打通南北。
本來好好的,但是大隋在三征高句麗之後,國力衰弱到了極點,吃飯都吃不起了,就彆說是修橋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之後,李春竟然失業了,隻能在地方衙門掛職。
這次也是聽說了朝廷科舉考試擴大,甚至包括了工科,讓他看到了希望,所以趕了過來。
相比在地方碌碌無為,他還是想要為大隋做事,為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做出貢獻的。
介於此,楊倓看李春的眼神也多了一絲欣賞,這個人不管先前如何,至少他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咳咳!
他輕咳了兩聲後,直接是走了出去,正色道:“李春大人居然有如此境遇,實在是可惜可歎。
在下楊文,家父楊大郎,或許可以將大人介紹到工部,繼續負責興修水利,架構橋梁之事!”
“楊文???”
聽到這個名字,周圍人的聲音頓時一滯,隨後都看向了楊倓,一個個眼中寫滿了審視。
然後就炸鍋了。
“奇怪了,這段時間怎麼這麼多姓楊的,雖然這是國姓,但是楊家好像沒有這麼多人啊?”
“廢話,先帝楊廣可是幾十萬後宮美女,生十萬八千個也是正常吧。”
“我的天,先帝真是個狠人啊!”
“難怪先前幾個姓楊的都不咋滴,這樣就說得通了,都是先帝在作怪啊。”
“噓,你們胡說什麼呢。”
很顯然,這段時間接連出現楊家人,把他們都給整過敏了,一個個眼中都有了抗體。
現在又出現一個,自然讓他們都有了興趣,想要看看姓楊的到底是什麼鬼。
“楊侗,你個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