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材聽到朱璉的分析,眼中也流露出思索神色,女兒的話有道理。
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朱伯材想通了,保證道:“皇後放心,臣會無條件支持官家,絕不拖後腿。另外臣回去後,砸鍋賣鐵也要支持官家抗金。”
朱璉心中鬆了口氣,讚歎道:“父親真好。”
朱伯材得了女兒的誇獎,想著天下太平,官家給他封官加爵,心中也期待,主動道:“皇後娘娘事務繁忙,臣就不打擾了,老臣告退。”
“去吧。”
朱璉點了點頭。
朱伯材離開仁明殿,剛到宣德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喊聲:“國丈且慢!”
朱伯材回頭看去,發現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周瑾,連忙停下,笑著拱手道:“周公公有什麼事嗎?”
周瑾說道:“官家召見,請國丈隨我走一趟。”
朱伯材連忙點頭,卻有些慌。
難道官家知道他入宮求官,心中不高興,才專門召見他嗎?
朱伯材懷揣著忐忑的心,一路來到垂拱殿,行禮道:“臣朱伯材,拜見官家。”
趙桓問道:“國丈入宮見皇後,是遇到什麼困難嗎?”
朱伯材天然怕皇帝,立刻嚇跪了,解釋道:“臣入宮找皇後娘娘,是為了求官。皇後娘娘一番話勸說,臣已經沒了心思,請官家明鑒。”
趙桓恍然大悟。
原來是求官。
他回到垂拱殿處理政務,聽周瑾說朱伯材入宮見皇後,想著朱伯材是他的嶽父,才把人喊來垂拱殿。
朱伯材是國丈,是外戚,天然是趙桓的人。
太監和外戚都是皇帝權力的延伸,靠著皇帝的威權過日子。
皇帝根基不穩時,太監和外戚更是皇帝的重要助力。
所有的文官們,都希望皇帝聽話,遵從文官集團的意誌。不管下麵的官員犯什麼錯,皇帝都輕拿輕放,不拿文官的人頭說事兒。
這樣的皇帝,是文官稱頌的仁宗!
趙桓卻不願意。
朝廷的權力在那裡,你不拿,文官就會拿。你沒有能力去拿,文官就不會主動給你。
目前金人南下,朝廷內憂外患,趙桓需要有更多的力量,提拔外戚是最簡單的手段。
趙桓眼神熱切,笑道:“嶽父起來說話,不必驚恐。”
“謝官家隆恩。”
朱伯材主動道謝,才小心翼翼的站起身。
趙桓問道:“嶽父想做官嗎?”
“想……哦,不,不想。”
朱伯材連忙搖頭。
趙桓板著臉,哼聲道:“嶽父是故意欺瞞朕嗎?”
朱伯材又有些緊張,連忙解釋道:“臣不敢欺瞞官家,臣想做官。可是皇後說了,臣既不能打仗,又不能治國,當官會壞了官家的大事。”
趙桓神情轉為柔和,畫餅道:“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忠心。這天下間,誰都可以背叛朕,唯獨嶽父不會,對不對?”
“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