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心中激動,覺得自己但凡有一絲絲的猶豫,都是對官家的不尊重,立刻道:“官家,我願意!”
趙桓點頭道:“朕的安全,就交給你了。”
楊再興脫口而出道:“誰要對官家不利,先從臣的身上踏過去。臣在,官家在。臣死,也一定護住官家。”
趙桓笑著勉勵一番。
有楊再興這樣的貼身保鏢,走到哪裡都安全許多。
趙桓喊來內殿直的士兵,帶著楊再興去上任,才看向李孝忠道:“孝忠,你給朕舉薦了一個大才!”
李孝忠謙遜道:“官家過獎,這是臣應該做的。”
趙桓問道:“在禁軍,還適應嗎?”
“臣很好!”
李孝忠眼中洋溢著激動神色,說道:“有王大人的全力支持,一切順利。三萬輔兵的戰鬥力雖然弱些,卻令行禁止,軍紀嚴明,基礎很好。”
趙桓囑咐道:“朕禦駕親征後,能否回到東京城,就在於你,務必要萬無一失。”
“臣明白。”
李孝忠鄭重點頭,主動告辭退下。
趙桓繼續處理政務,轉眼兩天過去。
王宗濋入宮來了一趟,說找到了合適的商人,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從各地買入糧食。
糧食在籌備,軍隊在整肅,各地在備戰,朝堂上備戰的氛圍濃鬱,趙桓輕鬆許多。
戰事一起,百姓不容易。
可是不打仗,大宋就無法支棱起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趙桓和王宗濋談完,送走了王宗濋沒多久,黃瑾又來稟報道:“官家,鄭太後來了。”
趙桓道:“傳!”
不一會兒,鄭太後進入殿內。
這一回,鄭太後的態度端正了,主動道:“太上皇又派人送來書信,向哀家了解官家的態度,哀家該如何回信呢?”
趙桓想了想,吩咐道:“太後不必隱瞞,直接說朕很強硬,全麵推翻父皇的政策,正在全力備戰。”
鄭太後皺眉道:“這樣做合適嗎?”
趙桓笑道:“這是最合適的,太後儘管傳書。”
鄭太後得到趙桓的允許,當著趙桓的麵寫了一封書信。
書信中,說趙桓殺了李邦彥和張邦昌,決定和金人死戰,更全麵推翻趙佶主政時的政策,全麵啟用新人。
還說趙桓恣意妄為,導致東京的局勢很亂。
書信寫完,鄭太後交給趙桓檢查一番,得到趙桓的認可才匆匆出宮,又當著趙桓安插的人,把書信交給傳信的人送出。
從東京城去江南的鎮江,一路有水路。
信使的速度快,在最短的時間,就來到太上皇趙佶在鎮江的行宮。
趙佶當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今年才四十四歲。
從宋真宗開始,宋朝皇帝的子嗣艱難,很多時候還要過繼。
趙佶卻不一樣,兒女幾十個,一個勁兒的生。他被俘虜到金國,還生了一些許多兒女。
除了當皇帝,他連種豬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常年的養尊處優,使得趙佶皮膚白皙,略微有些發福,看起來不像四五十歲的人,反而像三十出頭的中年人。
不操勞政務,自然就年輕。
趙佶拿著鄭太後送回的書信,沒有急著拆開。
他看向下方的寵臣蔡攸,感慨道:“皇帝年紀輕輕,擔不起兩京二十四路的重任,怕是很驚慌,等著朕回去主持大局。”
蔡攸是蔡京的兒子,雖說是父子,可是兩人為了權利也照樣反目成仇。
蔡攸靠著無底線的諂媚,深得趙佶的信任,所以趙佶逃走的時候,也帶上了蔡攸。
這人得寵到什麼地步呢?
蔡攸出征打仗,竟然敢說得勝歸來,請趙佶把兩個貌美的妃嬪賜給他。這樣的行徑,擱在任何皇帝都不能忍,直接就是終極大招九族消消樂。
偏偏,趙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