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聽到種師道願意留下的話,臉上才浮現出笑容。
這才對嘛!
正該奮鬥的年紀,怎麼能急流勇退呢?
趙桓示意種師道坐下,繼續道:“前線的戰事,交給姚古和種師中,他們會禦敵於國門之外。種公回朝後,朕打算由你擔任樞密使,執掌樞密院。”
“陛下不可!”
種師道神色大驚,連忙回絕。
他自幼讀書,也知道狄青的典故。自從狄青剛擔任樞密使,就一天到晚遭到文官的彈劾。
突然間,家裡的土狗長出龍角,雞叫都似龍吟,普通的住宅也變得有王氣。
沒有罪行,也有捕風捉影的彈劾。
無數的彈劾,以及皇帝的漠視,使得狄青惶惶不安,最終被貶官鬱鬱而終。
種師道不是單純的武將,反而有一身才學,他主動道:“陛下讓老臣執掌樞密院,老臣責無旁貸。可是樞密使職責重大,老臣擔任樞密副使,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履行樞密使的職務。”
“不行!”
趙桓搖頭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自古以來,名與器不可假手於人。”
“你連基本的名都沒有,怎麼號令樞密院的官員?”
“要做,就必須做樞密使。”
“朕知道,你擔心狄青的情況發生。文彥博曾說,狄青的罪不在自身,在於有威脅。”
“狄青上書自辯,說誓死忠於仁宗皇帝。文彥博反駁說,‘太祖皇帝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
“這句話詭辯的話,讓仁宗皇帝定了心,放人文官打壓狄青。”
“在朕看來,狄青無罪,罪在仁宗皇帝。”
“是他骨子裡軟弱懼怕,才放縱文彥博對狄青的打壓和恐嚇。”
“如果仁宗皇帝不遺餘力的支持狄青,保住了狄青,武將擔任樞密使成為慣例,自此文官掌政務,武將負責軍務,各司其職,大宋就不會重文輕武。”
“可惜,錯過了良機。”
洋洋灑灑一番話,趙桓繼續道:“種公,大宋昔日沒有武將擔任樞密使的穩定慣例。有之,從你我君臣開始。”
種師道聽到這番話,心中也升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才七十六歲,薑尚七十多歲遇到周文王,開始一代賢臣之路。
他也可以。
種師道再次起身,拱手道:“聖主在朝,臣自當輔佐聖主撥亂反正。”
話鋒一轉,種師道道:“臣在樞密院任職,還有一個請求。”
趙桓問道:“什麼請求?”
種師道說道:“臣膝下隻有一個孫兒種彥崇,這小子莽撞衝動,很不懂事。請陛下讓他留在禁軍任職,調教一二。”
趙桓瞬間就明白了。
種師道的請求是故意送人質,種彥崇這小子的性格比較單純,卻很聰明,不是紈絝子弟。
把種彥崇擱在趙桓身邊,等於把他這一脈的命脈,都交給趙桓。
當然,也是機會。
種彥崇如果得到趙桓的器重,未來也能光耀門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