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聽到趙桓的話,臉上滿是驚訝的神情,皇帝怎麼知道蔡攸給他送了書信。
不應該啊!
以皇帝狹窄的心胸,如果知道他和蔡攸有勾結,拿下白時中的時候,就會處死他。
為什麼在當時,沒有出手呢?
不對,皇帝應該不知道。
皇帝是故意虛張聲勢,想詐唬他,因為當初他曾站出來,勸說皇帝禦駕親征。
對,就是詐唬!
唐恪心中有了些底氣,強硬道:“陛下說臣勾結蔡攸,幫助太上皇,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臣忠於陛下,忠於朝廷,從來沒有任何僭越。”
“陛下為了打壓臣,采取惡意中傷的方式,實在是讓人寒心。”
“臣寧死,也不受辱!”
唐恪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沒有絲毫的退縮。他覺得但凡露出一丁點的破綻,立刻就會被皇帝針對。
唐恪開口後,禦史台的文官和太學生也紛紛表態。
“臣禦史台馬尚峰進言,陛下給官員頂罪,尤其涉及朝廷副相,必須罪證確鑿。”
“臣禦史台範建進言,相公們為國付出,殫精竭慮,不應該被羞辱。”
“臣太學上舍秦壽生冒死進言,唐相公一身傲骨,忠心耿耿。陛下今天處置唐相公,必然失去天下民望。”
一個個禦史台的文官和太學生,紛紛表態。
所有人氣勢洶洶。
在文官和太學生的眼中,皇帝就該垂拱而治,不應該乾涉相公們施政。
待在深宮不管政務的皇帝,是好皇帝。處處聽從宰相們建議的皇帝,是好皇帝。沒有脾氣的皇帝,更是好皇帝。
那樣的場景,就是太平。
皇權和臣權很難和平共處,也很難保持平衡,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皇帝不作為,臣子會慢慢變得強勢。
皇帝強勢,臣子才會聽話。
無數人反對下,唐恪更是理直氣壯,高聲道:“自古文死諫武死戰,今日,臣縱然是死諫又有何妨?”
趙桓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大笑。
笑聲中,更有戲謔。
唐恪覺得皇帝是沒手段,是真的虛張聲勢,進一步道:“陛下,忠臣是殺之不絕的。陛下今日殺了唐恪,未來還有無數個唐恪。”
趙桓點頭道:“好一個忠臣的慷慨陳詞,可惜,佞臣就是佞臣,背叛就是背叛,這是無法改變的。”
“朱伯材!”
趙桓喊了一聲。
“臣在!”
朱伯材從人群中走出來,躬身向趙桓行禮。
趙桓問道:“唐恪說他是忠臣,說朕冤枉他和蔡攸勾結,你怎麼看?”
朱伯材躬身道:“陛下,臣有人證。”
趙桓道:“把人帶上來。”
朱伯材點了點頭,一招手,皇城司的人押解著唐恪的管家來了。
當初白時中被拿下,趙桓沒有動唐恪,隻是暫時沒有追究,卻早就安排皇城司進一步深挖,鎖定了唐恪身邊的人。
一切,都在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