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瓊心中冰涼冰涼的,隻覺得人生艱難。
之前和趙構聊天,覺得趙構有見地有膽略,否則也不會孤身來鎮江府。
如今一看,膽怯如鼠。
廢物!
範瓊看著後方撤退的大批士兵,再看自己的士兵正不斷被狼筅兵阻擊,尤其兩翼被嶽飛突襲,局勢很不利。
範瓊有拚命的想法,此刻也沒勁兒了,無奈下令道:“撤軍,全軍撤退。”
說完,範瓊調轉馬頭就撤退。
一眾親衛立刻跟上,其他拚殺的士兵也紛紛撤退,不再繼續廝殺。
牛皋殺紅了眼,帶人窮追猛打。
嶽飛和楊再興等人也是迅猛進攻,對他們來說,現在的這種廝殺太簡單也太輕鬆,沒有任何的壓力。
戰場交戰,幾乎是一邊倒的碾壓。
大軍追殺的時候,趙桓留下部分士兵看守渡口,再帶著剩下的大軍徐徐推進,往丹徒縣去。
趙桓也有些意外,太輕鬆了。
李孝忠沒有跟著去掩殺,而是留在趙桓的身邊,負責掩殺接收俘虜。
李孝忠抓了幾個俘虜,了解了戰場的情況,得知是壓陣的康王趙構先逃了,導致軍隊崩潰,反而有些意外。
李孝忠看向趙桓,稟報道:“陛下,康王從京城逃出來,和太上皇攪和在一起,現在卻不戰而逃,有些古怪,前線會不會有埋伏?正常情況,他應該死戰的。”
趙桓正色道:“這片區域難以埋伏,不用管趙構,進兵就是。”
趙構直接撤退,導致範瓊落敗。
實際上,就算沒有趙構,範瓊就算死戰,也擋不住嶽飛和楊再興等人的夾擊。
趙構故意喊話,是在表態,表明他和趙佶會合,卻沒有變心,仍是站在趙桓一方的。
這是個聰明人。
不管之前在東京城,亦或這一次在鎮江府,趙構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很善於審時度勢。
趙桓和李孝忠一起,帶著軍隊往丹徒縣去。
另一邊,範瓊帶著軍隊一路撤退,終於追上逃跑的趙構,埋怨道:“大軍正在死戰,殿下怎麼不戰而逃啊?”
趙構板著臉,沉聲道:“範將軍,這不是我的錯。”
範瓊說道:“什麼意思?”
趙構解釋道:“我在後方督陣,分明看到你的士兵不敵。”
“偽帝麾下的精銳,拿著特製的武器,打得你狼狽逃竄,你的士兵節節敗退。”
“當時的局勢,你完全擋不住,我才下令撤退。我這麼做,也是為了你好,範將軍可不能倒打一耙。”
範瓊麵頰抽了抽。
不敵是真!
可是就算不敵,也可以死戰,因為戰場上拚的就是誰不怕死。
戰場交鋒,誰先撤退,誰就完了。因為撤退的一方遭到掩殺後,軍心崩潰,士兵逃竄,頹勢根本穩不住。
能且戰且退,還能在撤退中反擊的將領,那是極少數的。
至少,範瓊達不到。
範瓊沒有再埋怨,因為撕破臉對他也沒好處,隻能等回去後和皇帝交代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