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看著站出來的莫儔,眉頭微皺。
滿朝官員沒提太上皇和趙構謀反的事兒,有默契的息事寧人,沒把事情鬨大,畢竟皇室內亂,有損皇帝和皇室的顏麵。
莫儔卻揭開了。
趙桓身體微微前傾,直接道:“康王參與謀逆,是太上皇強行安排。他雖然曾誤入迷途,卻也早早懸崖勒馬,戴罪立功。如今,朕勒令他閉門思過,以示懲戒。”
莫儔不滿意。
不處置趙構,怎麼為皇帝分憂呢?不為皇帝分憂,他怎麼進步呢?
莫儔高聲道:“陛下,就算太上皇強行吩咐康王,也是康王有不軌之心。這事情不處置,就無法徹底杜絕。臣建議重罰康王,樹立為典型。”
吳開也忍不住站了出來。
彈劾康王有好處,莫儔是第一個彈劾的,得了首功。
他分一杯羹沒問題吧?
吳開高聲道:“陛下,康王謀逆,不能不處置。念及康王是陛下的弟弟,貶為庶人再圈禁宗人府,是最合適的安排。”
莫儔再次道:“陛下,不處置康王,難以令天下信服。請陛下圈禁康王,以儆效尤。”
趙桓的臉色陰沉下來。
兩人還在糾纏,擺明了是逼迫趙桓處置趙構。
可是,趙構是趙桓的臟手套,現在就過河拆橋,以後誰還替他賣命?
現階段,趙構要保下來。
在趙桓思考的時候,秦檜站出來道:“陛下,臣有本奏!”
秦檜沒有在太學任職,被提拔到禦史台,擔任七品的殿中侍禦史,官職不高,卻已經能彈劾官員。
朝廷不是非黑即白的極端情況,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偉光正,那樣的情況隻在童話故事中出現。
皇帝需要有專門的肉喇叭,為皇帝喊話宣傳,為皇帝衝鋒陷陣。
這是秦檜的價值。
不管什麼派係,不管朝臣怎麼忠心,也需要有製衡的能力和手段。
趙桓笑問道:“秦卿有什麼要上奏的?”
秦檜見到皇帝的態度,知道自己賭對了,高聲道:“陛下,莫尚書和吳翰林的彈劾,臣認為是無稽之談。”
“臣的理由,有三。”
“第一,陛下是康王的兄長,處置康王,那是手足相殘,會落下刻薄寡恩的名聲。”
“第二,康王一時受到蠱惑,卻能迷途知返,理應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才能彰顯陛下廣闊的胸襟。”
“第三,陛下一貫孝順太上皇,一旦處置康王,太上皇難受,到時候太上皇折騰,更不利於陛下施政。”
秦檜擲地有聲道:“莫尚書和吳翰林的話,看似有理,實則讓陛下陷入困難,讓朝堂動蕩,這是極度不可取的,臣堅決反對。”
趙桓聽得想笑。
這事兒真不好開脫,難為秦檜找出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看向莫儔和吳開,沉聲道:“秦檜的分析,朕認為很有道理,你們怎麼看?”
莫儔心中更是疑惑。
皇帝為什麼不處置康王呢?難道他們是好兄弟,可是這樣的兄弟感情,不像皇帝動輒殺人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