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氏的眾人離開了,原本禹想讓姒姓族長姒無傷陪同豎亥前往,豎亥拒絕了。
豎亥身邊已經有來自中亞的安和喬作為向導,還有擅於追蹤和潛伏的苗人蟻,人數雖不多卻各個身懷長處。
何況還有豎亥這個擊敗虐鬼的戰神坐鎮。
在正式出發之前,共工難得離開了自己的院落,來到河水邊和豎亥一同商討重建的堤壩事宜。
“共工,你確定要讓族人們遷走嗎?”豎亥感歎於共工的大手筆。
共工說道:“我們找有窮氏和有鬲氏借了糧食,可以度過一陣,禹將你創造的堆肥法和曲轅犁傳授給了我們,說是這樣可以讓糧食增產。”
“共工確實是個魄力十足的首領,如此大手筆,說乾就乾。”豎亥雖然更欣賞禹這樣的首領,但共工能在大多數人反對的情況下繼續推行計劃,確實十分有手段。
共工指著河水南岸的一座孤山,說道:“我們打算遷居到那座山後。”
孤山並不高,但十分險峻,如同一柄巨大的斷劍直插地麵,在河水兩岸一片坦途的平原上分外顯眼。
共工捧起一把河沙,在地上堆積出一座山的模樣:“我打算借著山勢來修築堤壩,保護族人。”
“至於河道內的豎壩,就交給你了豎亥。”
豎亥很讚同共工的方案,借著山勢築堤,更加節省人力和材料。
唯一的缺憾就是山後沒有足夠的水流灌溉農田,但是豎亥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來到河水的拐彎處,豎亥拿出懷中的獸皮,在共工麵前展開,上方畫著堤壩的三視圖。
“這裡是河水的拐彎處,我們要在這裡築一座豎壩,附近的幾條支流的拐彎處也要築造。”
“堤壩豎著立在河水中,河岸向河道凸出的一側為凸岸,對麵為凹岸。”
“凸岸一側為外江,凹岸一側為內江。”
“外江深且寬,內江窄且淺,堤壩迎水處做成魚嘴狀,讓內江外江四六分水。當然,枯水期和汛期內江外江得到的水流是相反的。”
“你們遷居的地方在內江,從內江前引一條水渠通向田地間。”
共工望著三視圖許久,隨後飛奔到岸邊,高呼:“我懂了,我懂了。”
“利用堤壩兩側的內外江,在枯水期儲水,豐水期散水,這樣一來水渠的水流就會四季穩定。”
豎亥不由得讚歎:“不愧是華夏水正。”
隨後又說道:“內江外江的妙處不止於此,河水中含沙量高,將內江設置在凹岸處,可以分走泥沙。”
“原本在堤壩後還要修一堵輔壩,不過考慮到目前的水量稀少,以及未來的大洪水,輔壩阻水的作用就不大了。”
豎亥細致的講解著三視圖的原理,以及這座堤壩的各類用處,聽的共工又開始瘋瘋癲癲。
共工就像捧著寶貝一樣離開了,豎亥無奈的搖搖頭。
“都江堰,那可是讓盆地成為天府之國的工程。”
“我這個簡化版自然是比不了,不過也夠用了。”
四嶽也見到了如孩童般奔跑呼號的共工,一臉無奈的走了過來:
“豎亥,見笑了,共工他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豎亥擺擺手:“人皆有生老病死,我老了也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
四嶽先前已經看過豎亥的設計圖了,如今過來是還有一些工程上的問題要詳細討論。
二人分彆前,豎亥問四嶽道“這座山叫什麼?”
四嶽搖頭“它立在這不知多少年了,我們都喊它那座山,要不你幫忙起個名字吧。”
豎亥拒絕了“這是你們共工氏的地盤,我不好僭越。”
說罷便離開了。
四嶽搖搖頭,看著這座孤零零的山,低聲說道“你這山模樣怪異,那就叫不周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