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軍事能力曆來頗有爭議,但是拋開各類分析,隻列出戰績:
一生六十六戰僅四敗。
戰績耀眼的劉邦曾說過:“戰必勝功必取,吾不如韓信。”
帶領諸侯聯軍,一路從關中平推至楚地的劉邦,在彭城被項羽三萬精銳打的慘敗。
雖說彭城之戰是項羽的“首都保衛戰”,但這位有勇無謀的西楚霸王依然在覆滅之前為世人表演了一出戰場奇跡。
頂級的軍事家韓信和頂級的猛將項羽留下了兩個成語。
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
簡單的八個字凝聚著古代戰爭的藝術。
豎亥要背水一戰:
首先摸清敵方情況,接著賣個破綻,隨後兵分三路。
一路正麵作戰誘敵深入。
一路以逸待勞,頂住壓力。
一路後方突襲,切斷退路。
“馬謖前輩,不對,他現在是我的後輩。”
“學著點吧,背水一戰才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讓士兵在絕望中爆發潛力的愚蠢戰術。”
豎亥將會指揮族人們假裝運糧上山,做出齊聚石峁城度過冬季的假象。
如今糧食收割完畢,敵人們除非出動大量部隊攻入聚落,如之前般來去如風搶了就跑已經不可能了。
這樣一來,過冬困難的敵人們極大可能會趁石峁城精銳儘失的情況下孤注一擲。
實際上運入石峁城中的都是乾草,而非糧食。
真正的糧草和女人孩子們將會趁夜撤離到陶唐氏境內度過這個冬季。
當敵人們打到石峁城下,麵對的將是第一路老弱病殘,他們會馬上敗退,誘敵深入。
隨後豎亥帶領的第二路精銳將會自皇城台中殺出,並做出糧食全在皇城台內的假象。
石峁城建在一座土丘上,上方道路狹窄,這樣一來石峁城人少的劣勢將會被豎亥的精兵猛將彌補,異族的部隊根本無法完成合圍。
隻要豎亥在上方打的足夠勇猛,急於奪取糧食後撤離的異族武士必定會上前支援。
待足夠多的異族武士進入山路,那麼第三路有一戰之力的武士將會截斷他們的退路。
這一戰的關鍵便在第二路精兵猛將。
也是豎亥的破釜沉舟。
在豎亥的設想中,他們不但要擊敗敵人,還要儘可能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樣一來作戰難度便指數級上升,原本豎亥帶領族人們集中城內死守,並非守不住。
但豎亥等人走後,異族再多進攻幾次,石峁城中的族人恐怕就要死傷殆儘。
如果按照豎亥的計劃來,異族有生力量損失過大,短時間內也就沒有後續的進攻。
“既然你缺糧,那就給你的人口做個減法,這樣便不缺糧食了。”
項羽破釜沉舟的關鍵在於兩點,一是靠著他的個人勇武和在江東子弟兵中的威望。
二是依靠他背後的諸侯聯軍。
隻要項羽渡過漳水一說黃河)在巨鹿打出首勝,占據一塊根據地,便能獲得足夠的時間聯係、等待諸侯聯軍。
巨鹿之戰打了接近一年,絕不是所謂的項羽斷了士兵們的後路,激發作戰意誌才取得了勝利。
而是精兵猛將取得開門紅,為後續的諸侯聯軍進兵建立橋頭堡,之後穩紮穩打。
豎亥也是如此打算。
皇城台易守難攻,豎亥要像一根釘子一樣紮在這裡,還不能帶太多人。
人多了,敵人便會嚇跑。
要給敵人希望,吊著他們不斷增援。
這樣才能造成更多殺傷。
隻有豎亥守住了,吊了足夠多的敵人,下方的第三路援軍才會行動。
次日,豎亥召集了所有作戰相關的人員。
石峁國的自不必多說,此戰關乎他們世代經營的家園,他們早就做好了戰死的準備。
“薑女,你帶著女人和孩子們撤走。”
“進石峁城的路一共五條,你們要堵住兩條,留下西麵,北麵和南麵的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