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亥被蘇美爾人拖著向西北方向走,直接進入草原,和原本計劃的道路偏離。
而狄道城和弇茲氏所在,植被茂密,氣候宜人,農耕放牧皆可,後世稱為河湟穀地,聚落眾多,道路也方便不少。
“商均,你我很快便能恢複,等老湯安排好向導,我們出發去西王母國。”
“好。”
一切安排妥當,未知的旅途就要開啟。
......
荊山以南,大江以北。
堯的使者乘在一張竹筏上,正順著江流前往三苗部的都邑。
“三苗部的都邑如今竟和安邑一般大。”
當清晨的濃霧被陽光驅散後,一座龐大的城池出現在使者眼前。
三丈多高的外城牆,隨處可見三苗武士行走在上方。
牆體由夯土堆砌,截麵為梯形,底部足有十數丈寬。
使者乘坐的竹筏順著江水進入苗都的護城河,儘管如今氣候日趨乾旱,護城河水位有所下降,但數十丈寬的護城河依然令人歎為觀止。
整座都邑分為三層,其中心區域乃是六百年前建成,最外圍是丹朱和堯派來輔佐他的輔臣主持建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使者順著護城河進入都邑,隨後被前來迎接的苗人帶入內部。
“你便是帝堯派來的使者?請跟我們來。”
苗人生硬且粗鄙的華夏語讓使者有些不悅。
“早年間我來的時候,丹朱是親自來迎接我的。”
“丹朱現在是我們的首領,地位尊貴,不需要親自來。”
使者回憶往昔,距他上次來三苗都邑,已有十年之久,那時外城牆才剛剛開始挖掘地基,
這樣一想,使者倒也釋然了。
“那丹朱的輔臣呢?”
“最後一位在兩年前死了。”
使者又是一陣唏噓,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三苗都邑內不同於安邑那般擁擠,各個家族的聚落分隔較開,其間是土丘和樹林,使者大部分時間隻能見到兩邊高大的樹木。
當跨過內城之時,才見到許多寬廣高大的房屋,這裡遍布三苗部的貴族和工坊。
使者滿意的望著路過的製陶工坊,這裡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坑洞,裡麵皆是被砸碎的陶器。
“光是有瑕疵的陶器就如此之多。”
哀慟之聲從附近傳來,是一個夭折的貴族孩童將要下葬。
大人們將孩童的屍體裝入巨大的甕中,又放了十數件精致小巧的玉器。
有來自中原地區的龍形玉器,還有來自東夷的鳳鳥玉器,以及三苗特有的虎形,鷹形,神人麵形。
“丹朱做的不錯,三苗的喪葬風俗,陶器製作還有玉器,都在向我們華夏靠攏。”
“堯真乃神人。”
“如此一來,也許三代內就能讓三苗部歸心。”
使者對丹朱所做的一切十分滿意,腳步也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想要見到這位帝堯的兒子。
穿過占地數百方的宏大祭祀台,進入三苗內城的宮殿,使者站在原地等候。
“丹朱來了。”苗人一邊說一邊對前來的男子行禮。
迎著陽光,使者看清了闊彆十年的丹朱的麵貌。
如今的丹朱,臉龐如刀劈斧鑿一般棱角分明,稀碎的胡茬布滿鼻底和下巴。
“丹朱長這麼大了......我也快老了啊。”
使者揉了揉眼睛,繼續打量著近前來的丹朱。
丹朱的身形不似堯一般瘦削,而是矯健精壯,他頭頂戴著潔白的鶴羽製成的頭冠,兩隻耳朵皆配著耳環,
絲綢長袍外披一張豹皮,裸露在外的手臂上隱約可見黑色紋身。
“丹朱怎麼做了苗蠻打扮。”使者微微皺眉。
喜歡洪荒曆:我的兄弟叫大禹請大家收藏:()洪荒曆:我的兄弟叫大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