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有虞氏以南,
四嶽耐著性子陪同堯舜在這裡待了兩個月,整日不是陪舜捏泥巴就是陪堯視察邊境。
四嶽的耐心和真誠令堯十分動容,
他之所以犧牲共工氏的利益,滿足高陽氏的無理要求,皆是為了令北方防線更加堅固。
高辛氏難堪大用,東夷路途遙遠,又是需要團結的對象,唯有高陽氏能抵抗戎狄入侵。
將賢明有威望的四嶽請來主持河道作業,留下老邁昏聵的共工,也好讓顓頊更好執行計劃。
但四嶽實在是過於賢明,
在河道上,他和奴隸們一起泡在爛泥裡,設計方案,廢寢忘食;
和同僚相處,為人和善,不爭不鬨,大家都樂意與其相處;
麵對堯舜的計劃,雖有不滿,也隻是據理力爭,不曾翻臉。
四嶽不太嫻熟的操控堯的鹿車,帶著隊伍來到一個叫做夏台的地方。
堯看著費力的四嶽,笑道:“這兩頭白鹿是舜捉來送我的,也隻有他能輕鬆駕馭。”
“沒曾想你才學習半個月,就能操控它們。”
四嶽是個實在人,老老實實的說道:“並不難,這兩頭白鹿很乖,隻是平日裡都是舜幫你駕車,其餘人碰不到。”
隨後他回首望去,三座山峰並立的高山立於此地東南,心裡估摸著路途和方位,
問道:“這裡是否就是夏台。”
堯點頭,並示意其停下車駕。
下車後的二人,在護衛仆人的簇擁下,前行一段距離,來到一座小丘陵之上。
堯望著丘陵下方的平原,對四嶽介紹:“這裡曾經是有夏氏的地盤。”
四嶽有些疑惑,眾所皆知有夏氏曾經的故地在解池,後來因為陶唐氏的南下,被排擠的四散分離,故地還被賜予有虞氏。
與有夏氏遭遇相同的昆吾氏、姬薑部族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昆吾氏隻能蝸居在崇山南麓破碎的零散的土地上,姬薑部族更是全體淪為陶唐氏的奴隸。
這也是禹帶著四百人說要重建有夏氏,堯直接答應的原因。
當然四嶽並不敢這麼說,占據土地,剝奪他人開荒成果,在這個時代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就好像《三國演義》中,必須不斷淡化劉備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的博弈過程,並通過其餘的敘事給予其合法性。
因為在封建時代,無論劉備的理由多麼充分,多麼偉光正,對劉璋的處置多麼仁慈,這都是一種不正確,
《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充滿浪漫理想的作品。
堯似乎看出四嶽的疑惑,他伸手指向前方,
這裡多年無人居住,卻一根荒草都沒長,也沒有樹木,
開闊的地帶可以一直望到遠處起伏的山川河流。
在夏台平原附近的山丘之上,零星分布著石作堡壘,期間還有人影晃動。
四嶽再定睛一看,前方的平原上,密密麻麻的白骨散落四處,石矛石斧的杆子早已腐朽,隻餘帶著黑褐色痕跡的石製部分孤零零的度過百年。
“我陶唐氏派人清掃此處,斬斷樹木,拔除荒草,現在是有虞氏在做。”堯開口解釋,
“這一切都是為了防備南方的苗蠻,以防當年的慘劇再次發生。”
四嶽知道堯把自己的小兒子送去三苗部的事情,如今又見到過去數百年依然慘烈的戰場,
不禁開始理解這個威震四海的天下共主,
當年兩個邦國無數聚落的慘劇,更多和異族入侵有關,而非全是陶唐氏的侵略。
堯看著若有所思的四嶽,對他說道:
“我知道你們共工氏有委屈,我不奢求你可以懂我,隻要你相信我會處理好這件事。”
“和異族的攻伐,不是中原內部戰爭那樣的過家家。”
“而是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