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寺廟建在半山腰,占地麵積不算太大,方圓大概三裡,由梵王與那羅延設計好圖紙後交由毗沙門。
寺廟的作用是為天龍城吸引人口,傳播佛法反倒是其次,所以要等天龍城稍微穩定一些再開張。
由於佛法在西洲很有基礎,為了防止尾大不掉,毗沙門給這座寺廟也加了不少限製。
比如,那羅延平時怎麼給人講法都行,但所有寺內人員,必須在天龍城登記,收的徒弟也要登記。
並且,弟子數量還有上限,不能讓他無限製的收。
寺廟的收入,主要是來自信眾的施舍捐贈,毗沙門派了幾個乾達婆入駐,替那羅延管賬,並按賬目收稅。
同時,後續他們有什麼商業活動,也要交稅,如此一來,佛法的傳播就始終掌控在天庭手上。
當然,毗沙門定的稅率不高,僅占百分之五,同時,每年還會按人頭給寺廟撥款,用於建設與維護。
那羅延佛法雖深,但哪裡見過這個?覺得也沒什麼關係,反正他就隻是來傳法,並沒有什麼野心,現在既然毗沙門把台子搭好了,他也隻需要坐上去即可。
因此,剛開始合作,雙方都很滿意。
出於對那羅延的尊重,毗沙門把寺廟的命名權交給了他,讓他自己拿主意。
二月十五那天,那羅延剛到山門,空中忽然有雷聲響起,因此,那羅延給這座寺廟起名:大雷音寺!
自此,這一城一寺,便開始在西洲紮根。
……
三十年後,天龍城已經與大多數中小勢力達成了深度合作。除了軍事實力,單論經濟實力與影響力,已經成為西洲第八大勢力。
洪荒世界,工業就是煉金和煉器。
在仙道推廣以前,基本都是神道煉器術,功能比較單一,質量也差點。
後來帝辰與北幽推廣仙道,仙神結合,妖族的工業水準明顯上了一個台階。
西洲各族,都有派子弟入靈曜宮修行,當這些弟子出師返回後,因同門之誼,減緩了各族之間的矛盾,也加強了各族的工業水準。
而天龍城對比各族的優勢,一是背靠須彌山,有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所謂的天眾,大都是自靈曜宮與北溟宮調來的精英,論水平肯定是強於各族修仙者。
第二個優勢,則是大雷音寺,西方教,也是要煉器的。而且,從接引煉製的那把青傘來看,水平並不低。
毗沙門之所以誠邀那羅延入世傳法,其實也有引入西方教煉器術的原因。
由於技術的提升,天龍城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加強。由大荒商會牽頭,基本上控製了各中小勢力的經濟命脈。
當然,目前還是撒錢階段,還不到收網的時候,望舒也沒急於對各地重定稅率。
但有些大勢力的妖王已經開始警覺,當然,他們警覺的不是錢,而是人口。
天龍城發展的越來越快,又有大雷音寺在側,便有越來越多的人彙聚了過來,而且,還都是能化形的精英。
大妖王可以不在意錢,但不能不在意人口。
若是人都跑了,還算什麼妖王?
因此,天龍城周邊的強盜土匪便開始增多了,這些人打劫過往行人與商隊,破壞農田礦場,造成了不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