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麵兩次強化隨身空間一般。
隨著指令下達,開始有一股熱流自眉心湧現,流轉林澤的全身上下,使得他的大腦活躍,思維速度不斷的加快,同時對於空間的感知能力也在不間斷的提升。
不過相比起前麵兩次強化隨身空間隻是增加了一立方米的隨身空間,這一次林澤則是一次性的增加八個立方的隨身空間。
也因此,變化來的更加持久強勁許多。
林澤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精神力籠罩範圍開始飛速的提高,很快就從之前的十米直徑的籠罩範圍,提高到了五十米直徑。
在這個範圍內,林澤可以超脫肉眼的限製直接看到一切的景物,甚至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可以分析計算出周遭事物的一切運動軌跡。
五十米的距離,就算是子彈以兩倍音速穿過這段距離也需要0.07秒。
這個距離下,就算是有人近距離掏槍偷襲林澤,他也完全可以反應的過來,甚至在瞬間憑借已經被極大幅度強化的反應速度做出反製動作。
這就代表著,哪怕是在熱武器遍地的主世界,此刻林澤也已經不懼常規槍械的威脅了。
變化還沒有停止,身體之中熱流還在持續洶湧。
這個時候,林澤心中浮現出了一種感覺,自己的精神在發生蛻變,周遭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在變得脆弱。
哢嚓。
隨著林澤情緒一個波動,他握在手中的陶瓷杯子直接被一股無形巨力捏碎。
“這是念力?”
林澤心中浮現出一些驚喜的感覺。
所謂念力,便是可以乾涉現實的意念之力。
他沒想到,在經過諸天門的十次強化以後,自己的精神力再次發生了質變。
如果說一開始林澤的精神力隻是被開啟可以使用,初步邁上了超凡脫俗的階段,那麼此刻林澤的精神力則是由虛化實,從一種虛幻的力變得可以開始乾涉現實了。
隨著身體裡湧現的暖流結束,林澤一邊整理著腦海裡得到的諸多全新空間感知方麵的知識,一邊開始嘗試著自己剛剛開啟的念力。
安靜的花園之中,林澤的精神覆蓋在周遭區域,開始嘗試著以意念挪動周遭的物質。
無形的乾涉力彌漫,石桌上的點心果盤漂浮了起來,隨後便是一個石凳開始晃晃悠悠的飄了起來。
“念力強度在52斤左右,念力精度在毫米到微米級,和我操作自己的身體精度差不多,念力最大範圍和感知範圍相當,都是五十米。”
“使用念力的過程之中,會消耗腦力,然後從身體掠奪大量的氣血供養大腦,按照大周皇朝這邊的說法便是煉氣化神,我現在的身體強度,大約可以支持不間斷的輸出念力八分鐘。”
“然後就需要休息一段時間,等待自身精氣神恢複了,不過暫時來說也是夠了,不間斷的輸出八分鐘,正常戰鬥的時候分散使用念力,可以保證我在一個小時之內都能有足夠的精力用於戰鬥。”
經過諸天門的強化以後,大腦思維速度相比起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林澤略微嘗試了一下以後,就已經得出了自己掌握的全新精神念力的強度。
念力本身算不得很強,但是搭配林澤自身的武藝和隨身空間,其實用性卻是很高。
“五十二斤念力強度,直接在口袋裡放一些金屬塊,配合我現在超強的反應速度,已經足以防禦遠程狙擊槍攻擊了,可以直接把子彈擋飛,同時用來攻擊也很強。”
“先從隨身空間裡取出鋼鐵壁壘將自己防禦在其後,接著就可以用念力操作複數的炸彈或者反坦克火箭炮之類的武器攻擊靠近的敵人。”
“這種強度的攻擊,就算是體魄堪比金鐵的絕世高手也是無法輕易的抗下的。”
“隨身空間可以為我隨時補充彈藥,保持我的持續作戰能力,在持續駕馭高爆炸彈的情況攻擊的情況下,我已經完全不怕絕世高手突襲,甚至能有一戰之力。”
“就是防禦力和機動性弱了一點,花公公這位絕世高手可以徒手接子彈,或者是閃避子彈,但是我麵對子彈或者炮彈攻擊則是無法硬接,隻能避其鋒芒,或者先下手為強打斷敵人的攻擊。”
林澤思索著自己全新能力的用法。
如果說之前林澤的戰鬥能力勉強算是超一流的層次,那麼現在的林澤則是已經算是勉強擁有了和絕世高手一戰的力量。
起碼,此刻林澤已經不至於被絕世高手突襲秒殺了。
當然,真打起來不跑的話,林澤大概率會比生命力強大的絕世高手先死。
但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一位絕世高手,再天才也需要修行二三十年才能成就,但是林澤達到眼下程度的戰力,也就隻用了數月而已。
“所以說,練武沒有前途,還是用諸天門加點變強來的更快。”
林澤很滿意自己的變強速度。
練武雖然也是一條變強的康莊大道,但畢竟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饒是林澤服食了不少靈藥,每日也是勤修苦練,如今依然是處於在向著凝真境界突破的關口。
但是諸天門帶來的增強卻是立竿見影。
而這一切所需的,無非就是氣運而已。
“氣運還是越多越好的,探索全新異世界要氣運,強身自身提高自保能力也需要氣運。”
“接下來,就等待姬闞那邊送來邊關小國的資料吧,接下來我要更大手筆的影響這個世界了,我需要在大周皇朝這邊真正騰出手對我進行試探之前,擁有足以自保的力量。”
吩咐仆役收拾花園之中的狼藉,林澤起身以閉關的名義消失在人前,回返了主世界。
接下來林澤要去準備一些炸彈和鋼鐵壁壘,來完善自己的全新戰鬥方式,並且加以演練要確保實戰的時候和自己的規劃不出現誤差。
除此之外,林澤還要查閱一下有關於如何解決遊牧民族的資料,並且準備相關的生產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