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第15章皇莊永佃_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番外二第15章皇莊永佃(1 / 1)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三文華殿上,朱厚照將書包筆記塞進龍袍內袋,指尖劃過頁麵上的「機械製圖」字樣。楊廷和望著皇帝腰間新掛的鐵錨形佩飾,目光不經意掃過禦案上的《宣德皇莊實錄》——昨日還空白的「永佃」章節,此刻已密密麻麻寫滿朱批。

「楊愛卿,」朱厚照把玩著驗鐵片,鬆煙墨在銅片上暈開灰痕,「朕去宣府巡邊期間,皇莊清丈就交由張忠辦。」他忽然將《聖學心法》推過案頭,書頁自動翻開至「與民休息」篇,露出夾層裡半張泛黃紙頁,「昨夜讀太宗實錄,偶得一句「佃戶永耕,國之基也」,愛卿可斟酌著補進《宣德實錄》。」

楊廷和翻開紙頁,見「永佃戶可轉佃」「租額永為定數」等條款,筆跡與《聖學心法》如出一轍,心中驚覺這是偽造,麵上卻不動聲色:「陛下博古通今,此等「太宗遺訓」定能收攬民心。」他指尖劃過「永佃」二字,故意忽略紙背隱約可見的「萬曆」字樣——那是他昨夜在張忠密報裡見過的後世年號。

「言官若彈劾,」朱厚照忽然壓低聲音,「便用《周禮·地官》「製其畿疆」條懟回去。順天府近在咫尺,正好拿王順試刀,讓天下人瞧瞧——」他踢了踢靴底的「工」字暗紋,「鐵犁和算盤,比火德星君的泥胎管用。」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四豹房密室內,張忠跪在地上,看朱厚照用鬆煙墨給《宣德皇莊實錄》「永佃篇」做舊。皇帝的朱筆懸在「宣德十年」字樣上方,忽然笑道:「張忠,你說匠人能鑄出「錨鏈紋」水印,能否仿出蟲蛀痕跡?」

「回陛下,」張忠盯著實錄裡新刻的「工」字暗紋,「鐵錨會的兄弟連《永樂大典》的繭紙都能仿,何況蟲蛀?」他接過驗鐵片劃過書頁,鬆木灰簌簌落在「永佃戶納銀代役」條款上,「奴才瞧著,比南京舊檔還真。」

朱厚照滿意點頭,從袖中摸出半本《中國曆代土地製度》抄錄節選本,扉頁「永佃權」三字被紅筆圈了又圈。他翻到「南宋永佃先例」章節,用鉛筆在空白處寫下「洪武二十四年」——這是他給楊廷和留的引子。「記住,」他將書塞進密匣,「對楊閣老隻說從太祖舊檔裡翻出的。」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十,文華殿銅爐暖著新頒的《宣德皇莊實錄·永佃篇》,楊廷和捏著永佃契樣本,指尖停在「洪武二十四年」年號上。張忠留意到他的遲疑,適時道:「楊閣老,皇上在宣府試的火銃,用的就是順天府煉的鐵。」

「鐵犁之事,」楊廷和放下契紙,「林瀚仍在彈劾考工院越權......」

「越權?」張忠展開偽造的《周禮》批注,「皇上說,《地官》「土均之法」早有「辨五物九等」之規,永佃權正是古法新用。」他故意將「古法新用」四字咬得極重,見楊廷和目光落在批注裡的「現代土地承包製」鉛筆小字上,又補了句,「去延安府的王巧兒,已用這法子算出「土宜學」數據。」

楊廷和心中了然——所謂「土宜學」必是「土壤力學」的化名。他翻開《農政全書》,代田法圖示旁的朱批「用《泛勝之書》蓋著」墨跡未乾,忽然笑道:「既然是太祖舊製,順天府的永佃契,不妨加個「洪武窯」紙紋。」

正德元年十二月十六尾牙破土,雪後初霽的順天府皇莊,張忠舉起永佃契。「簽了這契,」他用玉如意敲了敲火德星君殘匾,「土地永屬你種,租額按「上田十五稅一」——」他忽然指向熔爐裡的火德銅錠,「多報的三畝地?皇上說了,永佃戶新田免追三年租!」

老農劉三摸著契紙上的「洪武二十四年」年號,忽然道:「這年號,咱爺爺說過是太祖爺清丈土地的年頭。」

「正是!」張忠抓住話頭,「太祖爺當年的魚鱗圖冊,咱如今用鐵犁重繪!」他掀開契紙副聯,露出背麵的砂土檢測記錄,「每畝砂土比例都驗過,多退少補,算盤打得清清楚楚!」

王順站在人群後,看著佃戶們撫摸契紙的虔誠模樣,忽然想起劉瑾的「火德捐」——那時佃戶交的是香火錢,如今換作鐵犁稅,卻笑得更踏實。他摸了摸腰間的火德紋玉帶,隻覺硌得生疼,悄悄解下塞進爐灰裡。

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文華殿銅爐的熱氣裹著墨香,楊廷和展開順天府最新密報,剛在「永佃契頒行」字樣旁批下「準」字,就見翰林院編修陳邦彥的彈劾奏折從黃匣中滑落。折麵上「以末廢本,動搖國本」八個字刺得他眉心一跳,墨跡還帶著史館的陳年老味。

「楊閣老,」張忠的聲音從殿外傳來,蟒紋繡鞋碾過金磚,「順天府士紳聯名遞了萬民書......」

「是彈劾書吧?」楊廷和將奏折往燭火上送了送,見「洪武二十四年」的偽造年號在火光中若隱若現,「陳邦彥說永佃權「使農不戀土,工賈橫行」?」

張忠湊近一看,折子裡果然夾著順天府士紳的聯名狀。他忽然輕笑,從袖中摸出本《洪武清田碑記》抄本:「巧了,奴才今早剛從鐵錨會匠人那兒得這本子,裡麵寫著太祖爺當年也允過「佃戶轉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廷和翻開抄本,見「永佃」二字被朱砂圈了三圈,分明是朱厚照的筆跡。他提筆在陳邦彥的奏折上批:「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曾詔「佃戶永耕,毋得奪田」,何來「以末廢本」?」又對張忠道:「去告訴陳編修,太祖在《皇明祖訓》裡寫過「農者,國之基;工者,農之器」。」

張忠領命時,瞥見楊廷和袖口露出半截鐵錨會密信——那是王巧兒從延安送來的《土壤考》抄本,表麵卻題著《周禮·地官解》。他忽然明白,所謂「以末廢本」的彈劾,在這些裝滿古籍的書櫃前,不過是算珠上的一粒灰塵。

正德二年正月十五,王巧兒的密信抵達順天府時,張忠正在比對兩地契紙。信中「附土地肥力檔案」的建議,讓他想起朱厚照在文華殿的叮囑:「永佃權要像鐵錨一樣紮進土裡。」於是大筆一揮,在「土宜考」旁注:「依《周禮》辨十二壤,驗鐵片為證。」

「張公公,」匠人李四呈上改良契紙,錨鏈紋騎縫章嚴絲合縫,「延安說這叫「一式兩聯」,佃戶白聯防篡改。」

張忠撥動算盤,忽然輕笑:「好個一式兩聯,比咱鐵錨會的密檔還嚴實。」他在回信中畫了個鐵錨,又抄了句朱厚照的打油詩:「鐵犁深淺看土色,算珠撥亮順天田」——末了特意加了句,「楊閣老誇這是「洪武遺風」。」

正德二年正月二十,楊廷和展開順天府密報,見永佃契上的「洪武二十四年」年號已被改成「永樂元年」,旁邊附了張砂土樣本。他望著太學方向飄來的算珠聲,想起朱厚照離京前的暗示:「士紳說咱改祖製,咱就用太祖壓太宗,用太宗壓仁宗,總有一款祖宗合適用。」

「楊閣老,」張忠遞過新鑄的「永佃權印」,印紐鐵錨上還沾著鬆煙墨,「皇上說,這印文是從《洪武魚鱗圖冊》拓的。」

楊廷和摸著印文「佃戶永耕」四字,分明是朱厚照的筆跡,卻比《聖學心法》更蒼勁,手指劃過「民田永佃」條目,想起成化年間的江南試點。他提筆批注:「著順天府將鐵犁形製頒行各府,就說是「永樂舊製」」,末了又加一句,「驗鐵片之法,可參《抱樸子》「金石驗」」——這是他給朱厚照的台階。

銅爐中飄來熟悉的墨香,楊廷和忽然想起那日在文華殿,朱厚照將《明史·食貨誌》抄本塞進《永樂大典》時,書頁間掉出的鉛筆字:「正德改製,實為後世之師。」他望著窗外的鐵錨形宮燈,輕聲歎道:「陛下啊,你這「複古」棋,比唐賽兒的白蓮教還敢想。」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凡人天神 三國解鎖人物模板,曹賊精神永存 穿成年代福寶對照組,我直接開擺 跳海被救代嫁給千億財閥 循環八零,媳婦心狠手辣 魅惑上位:太太,你老公好愛我呀 八零重生,陸教授的鄉下媳婦變了 劉天仙給我生下小奶包 都市修真直播 小神棍又進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