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化三年孟秋,乾清宮暖閣內,暖意融融,卻又暗藏著絲絲縷縷的權謀氣息。李氏端坐在妝台前,她的烏發如同一瀑黑色的綢緞,從頭頂傾瀉而下,柔順亮澤,散發著如墨般的深邃光澤。那烏發以特製的橡膠蜜蠟巧妙固定,蜜蠟質地溫潤,仿佛凝結了歲月的精華,內側精心刻著“炭冶”紋,這紋絡猶如家族的神秘符號,承載著江南炭冶世家的厚重底蘊與榮耀傳承。她用指尖摩挲蜜蠟內側的「炭冶」紋,觸感與兒時撫摸父親炭冶所的銅鐘無異——那鐘在魯王收編工坊時被熔成炭粉,如今以另一種形式貼在她鬢角。發間,一支工禾紋銀簪格外醒目,銀簪中空,裡麵藏著細細的炭粉。每當李氏輕輕走動,簪中炭粉隨步伐輕響,像極了母親臨終前咳喘的節奏。李氏下意識按住簪頭,想起母親咽氣時,炭冶所的煙囪正噴出灰煙,與今日暖爐的鬆煙如出一轍。
她對著鉛玻璃鏡,精心雕琢自己的妝容。用“工器胭脂”輕輕點染鬢角,這胭脂由南洋橡膠樹汁混合波斯螺鈿粉製成,塗抹之後,泛出珍珠母般柔和而迷人的光澤。那光澤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流轉,宛如清晨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既高貴又帶著幾分神秘。她的唇色選用“炭朱”,是由活性炭調和朱砂而成,紅得深沉而莊重,恰似炭火燃燒至極致時那熱烈而內斂的顏色,彰顯出她的沉穩與大氣。腕間佩戴的“工禾紋”銀鐲,看似普通,實則暗藏玄機。銀鐲內嵌炭纖維,當與蒸汽鐘共振時,便會泛出青灰色的光芒,仿佛在與這宮殿中的每一個節奏悄然呼應,那光芒猶如隱藏在暗處的信號,暗示著她與江南炭冶勢力千絲萬縷的聯係。
李氏起身,身著的防鉛錦緞華服儘顯雍容華貴。錦緞上繡著精致的炭冶紋緞帶,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了繡工的心血,紋絡細膩而生動,仿佛在講述著炭冶工藝的傳奇。錦緞內襯著咖啡渣炭層,不僅起到了防鉛的作用,更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質感。她手中的“寒炭暖爐”從不離手,爐身鏤空著工禾紋,精致的工藝使得暖爐宛如一件藝術品。鬆煙從爐中嫋嫋升起,與她身上散發的體香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而迷人的氣息,那氣息彌漫在她的周圍,仿佛為她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讓人沉醉其中又捉摸不透。
此刻,李氏輕叩炭香手爐,七聲短鳴清脆悅耳,與蒸汽鐘的夷則律完美相合,宛如一場精心編排的演奏。她從容地接過宮女遞來的蠟丸,放在炭火上小心燒灼。隨著溫度升高,紙頁逐漸顯影,上麵赫然寫著:“活性炭混木屑,可鑄器。”看到這行字,她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鬢邊的蜜蠟簪隨著她的動作輕輕顫動,那是江南炭冶世家的族徽,而簪內的空心夾層,藏著魯王私鑄通寶的模紋拓片,這無疑是家族權力與財富的重要象征,也是他們在這複雜宮廷鬥爭中的有力武器。
“替本宮梳「工禾紋」螺髻。”她輕聲吩咐道,聲音溫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鏡中的女子神情專注,繼續調整著發飾,每一個動作都優雅而嫻熟。“今日用波斯螺鈿粉敷麵,切記混三滴櫚油。”她仔細叮囑著宮女,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鏡子。波斯螺鈿粉敷麵後,更增添了她麵容的光彩,而那三滴櫚油的加入,讓肌膚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潤澤,仿佛被歲月精心嗬護。
皇帝離去後,李氏坐在案前,眼神無意間掃到了案頭的銅絲。她輕輕捏起那根絲,發現竟是從皇帝袖口落下的東瀛錦緞線頭。她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起來,仿佛洞察到了某種隱藏在背後的秘密。“查景仁宮昨夜炭火餘溫。”她低聲吩咐心腹,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此時,爐中的炭香突然轉濃,似乎也在暗示著局勢的緊張。“魯王說今年活性炭產能增兩成,可這絲...”她喃喃自語,目光落在腕間的銀鐲上。銀鐲與蒸汽鐘共振時,隱隱映出屏風上未乾的指紋,那是今早皇帝批閱《炭冶要訣》時留下的。她凝視著那指紋,心中暗自思忖,這看似平常的一切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權謀糾葛與勢力博弈,而她又該如何在這風雲變幻的宮廷中,守護江南炭冶世家的榮耀與地位,續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