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第75章開源節流_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番外二第75章開源節流(1 / 1)

正德七年九月,奉天殿內,銅鶴香爐中嫋嫋青煙升騰,繚繞在殿梁之上,將盤龍藻井的陰影,斑駁地投落在朱厚照身著的十二章袞服上。他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站立的一眾臣僚,視線在楊廷和打著補丁的朝服與陳大錘繡有匠官紋飾的服飾間遊移不定,片刻後,忽然開口說道:“今日,咱們先商議南洋海防之事。”

戶部尚書韓文趕忙展開那本明黃緞麵的《太倉庫歲入冊》,聲音裡滿是難以抑製的振奮:“陛下,南洋商站每年進貢白銀五十萬兩,這筆貢銀,已然足夠馬六甲衛所三年的開支。”說著,他伸手指向輿圖上那些星羅棋布、標著“工”字的商站標記,接著說道,“歸民商站憑借火器護衛商貿,又以香料貿易所得來供養軍隊。就拿去年來說,僅僅是胡椒這一項貿易,便獲利高達百萬貫。如此一來,如今的海防開支,相較永樂朝,足足降低了七成之多。”

“好一個以商養戰的法子。”朱厚照聽後,輕輕叩擊禦案,朗聲道,“傳朕旨意:將南洋水師改編為‘南洋商衛’,其糧餉直接由市舶司關稅撥付,朝廷的歲支一概不得乾涉。”說完,他稍作停頓,目光有意掃過宗室代表寧王朱宸濠,接著問道,“關於宗祿之弊,諸位愛卿可有什麼良策?”

大理寺卿周倫趕忙越班而出,手中笏板與他袖口繡著的算珠圖案相互映襯。他恭敬奏道:“陛下,自洪武至今,宗室男丁數量已超過十萬,光是祿米一項,便耗費了天下稅糧的三分之一。臣懇請效仿宋朝舊製,對宗室納妾加以限製,並嚴格規範繼嗣製度。以《宗人府則例》明確規定:郡王納妾不得超過三人,鎮國將軍以下隻允許一妻二妾。”

“周卿可知道,”寧王朱宸濠冷笑一聲,接口道,“太祖早有遺訓‘藩王不仕不農不工不商’,這納妾數量的多少,豈是外臣能夠隨意置喙的?”說話間,他腰間玉帶銙上那“工”字紋飾微微顫動,這可是去年朱厚照親自賞賜給他的“工器監造”特許標識。

朱厚照輕輕敲擊著《皇明祖訓》的抄本,封麵上那“工”字火漆印在燭火映照下泛著暗紅色的光。他緩緩說道:“洪武年間,親王祿米僅有萬石;如今朝廷歲入白銀六百萬兩,可宗祿竟然占了其中兩百萬兩。”說著,他忽然展開衣袖,露出“匠作監”腰牌,“朕並非是要剝奪宗室的權力,實在是為了彌補祖宗留下的疏漏。想當年靖江王朱守謙就藩之時,又怎能料到子孫繁衍過多,如今竟成了國家的沉重負擔?”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靜得連雪粒子撲打窗紙的細微聲響都能清晰聽見。楊廷和輕輕撫摸著胡須,向前邁出一步,說道:“陛下若要施行此令,不妨借助《周禮》中‘大宗小宗’的大義,將納妾數量與匠官品級聯係起來。比如說,鎮國將軍若有年滿十五歲的兒子,且通過了太學算學科的殿試,便允許增添妾室一名。如此一來,既能限製宗室生育,又能鼓勵他們學習工器之學。”

朱厚照聽後,不禁擊掌而笑:“楊卿果然對禮法精妙之處領會頗深。”他轉頭看向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忠,吩咐道,“傳朕旨意:宗室子弟十歲進入太學算學科學習,十五歲時若能精通《九章算術》,便賜予‘工器監生’的頭銜,可按照匠官品級納妾。”說到這兒,他忽然壓低聲音,又補充道,“若是有宗室私自鑄造火器……”

“陛下明鑒啊!”寧王朱宸濠一聽,趕忙撲通一聲跪地,腰間玉帶銙碰撞發出當啷聲響,“臣向來深知工器乃是國之重器,豈敢輕易造次?去年陛下賞賜給臣的神銳銃模型,臣一直供奉在家廟之中,每日都小心照看。”

朱厚照目光越過寧王,看向他身後的隨侍,隻見那人袖口露出的算珠繩結,正是南京太學匠籍生員的標識。他不禁想起東廠送來的密報:寧王私自設立“工器坊”,還讓太學算生依據推演的“無效螺旋紋”來鑄造火炮。

“既然知道工器重要,”朱厚照說著,將一本《宗室違製錄》擲下,“那為何還要私自開采鐵礦?又為何命人拓印《工器彙典》中‘磁石磨針’的圖示?”話音剛落,殿外突然傳來鐵鏈的聲響,東廠番子押著寧王的鐵匠師傅走進殿中。隻見那人腰間的“工”字鐵牌,已經被紫雪試紙染成了深紫色——這是接觸過鉛丹的明顯痕跡。

就在寧王麵如死灰之時,朱厚照卻放緩了語氣:“念在宗室的體麵,可免你死罪。”說著,他指了指案頭擺放的《匠籍脫籍條例》,“讓你的兒子朱拱栟進入太學算學科學習,以他將來在匠官方麵的前程來抵罪吧。”

就在同一天,在馬六甲的歸民商站,李鐵錘蹲在“工”字旗下,看著一艘佛郎機商船緩緩駛入錨地。船頭的葡萄牙船長手裡捏著一封染血的密信,信上“工器保護費按貨值一成”的漢字還帶著海水的腥味。

“火器檢查。”李鐵錘腰間的“工器監軍”鐵牌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光。兩名匠戶按照吩咐,用鬆煙墨塗抹商船的銅炮,沒過多久,試紙便顯示出結果——鉛砂含量竟然高達六成。“按照《大明會典》規定,私自鑄造含鉛量超過三成火器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人老爺饒命啊!”船長見狀,慌忙遞上一袋丁香,“這炮是從滿刺加黑市買來的,我實在不知道有含鉛的禁令啊。”

李鐵錘伸手撚起一顆丁香,隻見那油亮的果實上,分明烙著“工”字印記——這是商站壟斷經營的“神火丁香”,是用焦煤渣培育出的變種,不僅香氣格外濃鬱,還暗含防鉛的成分。他見狀,忽然笑了笑:“念你是初犯,交三倍保護費,便可以免罪。”

深夜,商站的地下工坊裡亮起了燭光。十七歲的算生學徒王二喜正在專心計算胡椒稅率,忽然聽到樓板傳來“七錘一停”的暗號——這是東廠暗樁傳遞情報的特定節奏。他趕忙摸出算珠,按照《周易》“複卦”的順序撥弄起來,緊接著,牆麵竟然緩緩打開,露出了一間藏著《天工開物》真本的密室。

“佛郎機人在果阿廢墟撿到了螺旋槳碎片。”暗樁遞過來一張染血的圖紙,邊緣還沾著鉛丹。王二喜掃了一眼上麵多轉了三圈的“離卦”刻紋,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太學裡做過的一道算題:“曲流破壅,七寸九分”——原來,真正的纏距參數,就藏在《擊壤歌》第七句的字數裡。

正德七年冬,在南京匠籍營,寧王之子朱拱栟手裡握著算珠,眼睛緊緊盯著《周髀算經》上的“七衡六間”圖。他身後的監工突然大聲嗬斥道:“錯了!炮管纏距需按照‘離卦九三’來解,可不是‘三爻九轉’!”

少年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忽然想起父親被押解進京前對他的低語:“工器之道,並不隻在卦象之中。”他下意識地摸出袖中偷偷藏著的佛郎機懷表,將表蓋內側的螺旋紋與太學牆上鑿刻的“工”字痕跡重疊在一起,竟隱隱約約構成了一個新的算式。

與此同時,豹房暖閣內,朱厚照正在批閱《宗室工器考》。當看到朱拱栟在算題中把纏距算錯時,他忽然輕輕笑了笑,在批注欄裡寫下:“錯七而得三,也算是與工器有緣。”張忠看後一臉不解,朱厚照卻望向窗外的雪光,說道:“讓陳大錘收這孩子為徒弟吧,佛郎機人要是想從宗室這兒尋求突破,恐怕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在雪粒子撲打窗紙的聲響中,遠處傳來歸民商站的更鼓聲。這鼓聲與太學漏刻的滴答聲、匠坊裡鍛鐵的聲響,渾然交融在一起,恰似大明朝工器文明強有力的脈搏。在這脈搏之中,既有商站貿易帶來的香料芬芳,又有宗室子弟算珠落盤的清脆聲音。朱厚照心裡明白,當明字旗在南洋獵獵飄揚之時,就連宗室的命運,也終究會融入這股不可阻擋的革新洪流之中。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隊友是重生者,而我能讀心 換嫁大荒地?大小姐隨軍被偏寵了 美警:洛城鏢客,美式居合 死遁歸來,嬌嬌被禁欲世子強撩 靈氣複蘇:我的捉鬼係統開掛了 東北道事 錯嫁給年代文大佬後 這個明星不想再卷了 抄家流放:搬空夫家!再嫁糙漢! 洪荒:三清聽我心聲後不拜鴻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