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趙偉學鄭重地囑托魯令月,務必妥善安頓好這些工人、老師及其家屬,並且要確保他們在基地的生活水平絕不低於在縣城之時。
待這些老師、工人以及學生青年們住下後,他們驚喜地發現,新山村基地的生活遠超想象。
在這裡,不僅能吃飽飯,甚至三天兩頭便能吃到雞鴨魚豬肉,這讓他們大為驚訝。
一位老師不禁感慨萬分:“在這裡,不但能吃得飽,竟然還能隔三岔五就吃上魚、鴨和豬肉,實在是不可思議!”
一旁機械廠的老師傅也深有同感:“是啊,在縣城的時候,一兩個月都難吃上一回肉,那才是常態。”
嚴老師滿是好奇,向魯令月詢問道:“魯副區長,你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魯令月聽聞,臉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說道:“這一切都多虧了我們的司令。”
嚴老師驚訝不已,追問道:“趙司令是怎麼做到的呀?”
魯令月笑著解釋:“你們若是去農田看看便知曉,咱們這兒的糧食畝產量比其他地方高出整整2倍呢!”
一位40多歲名叫蘇玉的老師聽聞糧食如此高產,不禁驚歎:“乖乖,這麼厲害?”
魯令月點頭道:“這可是我們司令親自培育的種子,叫做高產雜交稻。”
眾人恍然大悟,然而提及三天兩頭就能吃上雞鴨豬肉,大家又覺好奇。
有人不禁詫異:“難道趙司令還親自養鴨養鵝不成?”
魯令月聽後,不禁笑道:“當然不會啦,司令哪有那般閒暇時間去養鴨養鵝。
他隻是提出了一個名為現代化畜牧養殖的理論框架,正是憑借這套理論,優化了養殖方式,實現了大規模養殖。”
嚴老師和眾人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蘇玉老師追問道:“現代化畜牧養殖?
這是什麼樣的理論呀,居然能讓基地三天兩頭就有肉吃?”
魯令月興致勃勃地解釋道:“咱們司令提出的這套現代化畜牧養殖理論,可先進了。
他先從選種入手,讓我們挑選那些生長快、產肉多的雞鴨鵝品種。
然後呢,在養殖方式上,摒棄了傳統的散養模式,建立了規模化的養殖場地。”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司令指導我們合理規劃養殖場地,把不同生長階段的家禽分開飼養,這樣便於管理,也能讓它們更好地生長。
而且呀,在飼料方麵也有講究。
司令結合咱們基地周邊能獲取的各種原料,調配出了一種營養均衡的飼料配方。
吃了這種飼料,家禽們長得又快又壯。”
機械廠的老師傅聽了,不禁豎起大拇指:“哎呀,這位趙司令真是了不起,打仗厲害,沒想到搞生產也是一把好手!”
一位年輕的學生好奇地問:“魯副區長,那除了糧食和養殖,咱們基地還有什麼特彆的地方嗎?”
魯令月笑著說:“那可多了去了。
就拿兵工廠來說吧,以前咱們生產武器,效率低、產量小。
司令就運用他的知識,改進了生產工藝,還設計了一些新的工具和設備,現在咱們兵工廠能生產手榴彈、地雷這些厲害的武器,產量也比以前高多了。”
嚴老師感慨地說:“怪不得一路上看到戰士們的精神麵貌都不一樣,原來是基地在趙司令的帶領下,各方麵都發展得這麼好。”
蘇玉老師點頭讚同:“是啊,之前在縣城,根本想象不到在這山裡的基地,能有這樣的生活水平。
看來咱們來對了。”
這時,旁邊一位家屬也說道:“對呀,而且這裡的人都很團結,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
魯令月聽著大家的稱讚,心裡滿是自豪:“沒錯,咱們新山村基地就是一個大家庭。
在趙司令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就是要把日子過好,把小鬼子趕出中國!”
眾人聽了,都紛紛點頭,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對抗日勝利的堅定信心。
此刻,兵工廠內機器轟鳴,趙偉學正與新來的工人們一同專注地調試剛搬來的機器設備。
他那嫻熟流暢的指揮動作,令在場的機械廠老師傅們大為震撼。
其中一位老師傅滿臉驚訝,忍不住開口問道:“趙司令,您以前莫非也操作過這些機器?瞧您這架勢,實在是太熟練了!”
趙偉學聽聞,心中暗自思忖,這些老舊的機械設備,在自己所處的時代,確實早已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在那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數控機床已然普及,更有五軸、七軸聯動數控機床,其加工精度堪稱登峰造極,那才真正叫人驚歎不已。
但轉念一想,自己如今已跨越了近百年的時空,所處環境截然不同,又怎能簡單地將兩者相提並論呢?
況且,眼前這些機床,雖與未來的先進設備無法媲美,可它們分彆來自日本三菱,以及德國和美國,在當下積貧積弱的中國,已然算得上是難得一見的精良裝備了。
想到這裡,趙偉學笑著回應老師傅:“以前倒是接觸過一些類似的機器,多少懂點門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師傅們聽了,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
在他們眼中,趙偉學不僅是指揮作戰的軍事奇才,沒想到擺弄起這些機械來也是行家裡手。
趙偉學一邊熟練地操作著機器,感受著它的性能,一邊思考著如何利用這些設備提升兵工廠的生產效率。
他知道,在當前的戰爭局勢下,每一把槍支、每一枚彈藥都至關重要。
調試過程中,趙偉學發現其中一台日本三菱的機床,在加工一些關鍵零部件時,精度上還存在些許偏差。